2.宮廷收藏:帝王對書畫的推崇
這一時期的書畫收藏,主要是帝王及王室成員。東晉桓玄篡位之前,已是一位書畫癡迷者,他性貪好奇,想把天下的法書名畫全部搞到自己手中,大畫家顧愷之曾將一櫥畫寄放桓玄處,他卻開櫥將畫偷走,只將空櫥歸還顧愷之,顧愷之只得以“妙畫通靈,變化而去”自我解嘲?;感畚恢?,更是將內(nèi)府所藏全部掠為己有。當年有一位劉敬宣前來投降,桓玄大喜,但他沒有舉行受降儀式,而是邀請劉敬宣一同觀賞他收藏的書畫,給予劉敬宣貴賓式的禮遇,這一情節(jié),不僅表露了桓玄炫耀夸示的心態(tài),也說明了那個時代鑒賞風氣的普遍。虞和在《論書表》中說,桓玄對大書法家王羲之父子的手跡,“耽玩不能釋手”,他經(jīng)常把書畫放在身邊,以免兵兇戰(zhàn)危時,可以輕易帶走。這一招還真的派上了用場,桓玄在敵軍緊追、狼狽逃竄的情況下,還隨身帶著這些書畫名跡,但這些藏品還是被擊敗他的宋武帝劉裕所獲。劉裕對書畫深有所好,要不然,他就不會在打敗桓玄之后,馬上派人到桓玄宮中將書畫搶到自己手里。
公元477年,蕭道成弒殺宋順帝,受禪為皇帝,內(nèi)府的法書名畫自然歸于他的名下,蕭道成擅長品鑒書畫,他還根據(jù)作品的優(yōu)劣來評定其高下。梁武帝蕭衍不僅對內(nèi)府所藏書畫極為珍惜,還不遺余力地搜求前人作品。他的兒子蕭繹,在書籍、書法、繪畫作品的收藏方面,更是當時的集大成者,但在北朝西魏軍攻陷江陵時,他的一把大火,焚毀了14萬卷書籍,僅從灰燼中搶救出來的書畫就有4000多軸。顏之推在《觀我生賦》中評論說:“民百萬而囚虜,書千兩(輛)而煙煬。溥天之下,斯文盡喪?!敝袊詹厥飞线@一浩劫,在當時就遭到了有識之士的譴責。
3.士大夫間的時尚
魏晉南北朝時期,書法藝術的發(fā)展達到極盛,由篆、隸、章、草演變而成的真、行、今草書體,被廣泛運用于社會交往,魏晉時玄風大熾,談玄論道、風流倜儻為時代之風氣,在生活處事上倡導“雅量”、“品目”。藝術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一時“父子爭勝,兄弟競爽”。南朝時,君臣之間,士大夫之間,吊唁、問病、婚壽慶賀,鴻雁往來,其書法水平成為雅俗的分野。如王羲之《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末降,未可多得”,王僧虔的《舍人帖》:“太子舍人王琰牒。在職三載,家貧,仰希江郢所統(tǒng)小郡,謹牒。七月廿四日臣王僧虔啟?!倍际钱敃r社會生活中的具體事情,而帖中的書法,成為人們鑒賞的對象,并引發(fā)了收藏的熱情。又因為收藏的興盛,引發(fā)出摹寫和作偽。南朝梁時的陶弘景,曾經(jīng)和梁武帝討論過書法作品的真?zhèn)?,而南齊的王僧虔在《論書》中提道:“張翼書右軍自書表,晉穆帝令翼寫題后答右軍,右軍當時不別,久方覺云:‘小子幾欲亂真’”。還記載南州石道人模仿右軍書跡以謀利。王羲之在世之時就有人作假,可見書畫的作偽作假,是與收藏熱相伴而生的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