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王陽明在廬陵上任。他在廬陵的施政方針,不是用刑威來壓制百姓,而是重在教導人心,通過教育感化來讓百姓信服。即使是發(fā)布政令,也是通過縣內父老來告諭縣民,以溫情籠絡人心。
廬陵縣民素來好訴訟,王陽明就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來減少訴訟數(shù)量,簡化訴訟流程。他慎重選擇“里正三老14”,讓他們在“申明亭”勸說前來訴訟的人?!吧昝魍ぁ焙汀办荷仆ぁ笔敲鞒趺耖g開始設立的機構,由各地的德高望重者來裁決和調解本地的訴訟和爭端。
王陽明在《告諭廬陵父老子弟》的開篇寫道:
廬陵文獻之地,而以健訟稱,甚為吾民羞之??h令不明,不能聽斷,且氣弱多疾。今與吾民約:自今非有迫于軀命,大不得已事,不得輒興詞。興詞但訴一事,不得牽連,不得過兩行,每行不得過三十字。過是者不聽,故違者有罰??h中父老謹厚知禮法者,其以吾言歸告子弟,務在息爭興讓。嗚呼!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破敗其家,遺禍于其子孫,孰與和巽自處,以良善稱于鄉(xiāng)族,為人之所敬愛者乎?吾民其思之。
王陽明通過此告諭,告知縣民不要輕率提起訴訟。當時,廬陵縣內惡疫橫行,無知的民眾因為懼怕感染,在骨肉親人得病之后,不僅不給予診治,甚至不給飯食,導致很多人被餓死。
王陽明看在眼里,痛在心中,告誡百姓道:
夫鄉(xiāng)鄰之道,宜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乃今至于骨肉不相顧??h中父老豈無一二敦行孝義,為子弟倡率者乎?
夫民陷于罪,猶且三宥致刑。今吾無辜之民,至于闔門相枕藉以死。為民父母,何忍坐視?言之痛心。中夜憂惶,思所以救療之道,惟在諸父老勸告子弟,興行孝弟。各念爾骨肉,毋忍背棄。灑掃爾室宇,具爾湯藥,時爾粥。貧弗能者,官給之藥。雖已遣醫(yī)生老人分行鄉(xiāng)井,恐亦虛文無實。父老凡可以佐令之不逮者,悉已見告。有能興行孝義者,縣令當親拜其廬。
凡此災疫,實由令之不職,乖愛養(yǎng)之道,上干天和,以至于此??h令亦方有疾,未能躬問疾者,父老其為我慰勞存恤,諭之以此意。
當時,廬陵縣內經(jīng)常有盜賊出沒。由于官員對百姓的管理不得法,再加上民間缺乏防御治理盜賊的有效之法,導致盜賊日益驕橫。王陽明和父老商量之后,決定在當?shù)貙嵭斜<字贫龋苑烙I賊。該制度要求:在平素無事之時,四鄰之間親睦友愛;一旦盜賊來襲,彼此要相互救援?!氨<追ā笔撬未醢彩瘎?chuàng)建的一種自治制度,保甲是一種地方性的自衛(wèi)組織。十家一保,各保設保長,保中年輕人都配備弓箭,且要進行武藝訓練。王陽明當時在廬陵采用的就是王安石制定的“保甲法”。
王陽明在廬陵上任之后,恰逢大旱,水源枯竭,稻米顆粒無收,城內火災頻發(fā)。王陽明認為這皆是由于自己的“不敏”所致,于是齋戒省咎,向山川天地之神明請罪,同時停催賦稅,赦免輕罪,勸諭百姓停止爭訟,派遣老人巡查街巷,消除火患,還嚴查趁火打劫的奸民。
一次,城內發(fā)生大火,燒毀民宅千余家。據(jù)說,王陽明在火災現(xiàn)場向上天祈禱,上天被他的誠意所感動,改變了風向,這才使得大火熄滅。面對災情,王陽明悲慟萬分。他徹查了大火的原因,發(fā)現(xiàn)原來是由于道路狹窄、房屋密集所致,于是決定系統(tǒng)規(guī)劃城區(qū)。
此外,王陽明還嚴禁駐兵借搬運食糧之機肆意向民眾征稅,同時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協(xié)調糧食的流通,取締驛傳15,促進軍民團結等。由于這些舉措得當,縣內的訴訟事件越來越少。
在廬陵,王陽明共發(fā)布了十一道告諭。他還在上行公文中詳述了廬陵縣民的貧苦狀況,向朝廷請求免除當?shù)氐馁x稅雜役。
后來,因為要入朝覲見,王陽明不得不暫時離開廬陵。在他不在的半年中,王陽明囑咐廬陵地方上德高望重之士教化百姓,注重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