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中有所謂“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意指通過不可思議的力量來感化百姓,把百姓引入正途,這樣的行為叫作“神化”,它是稱頌偉人能夠用偉大的品格來感化人的詞匯??鬃邮鞘ト?,故其所到之處,都能用自己的品德“神化”周圍的百姓。因此,從孔子口中說出“何陋之有”,乃是理所當(dāng)然的。
通過上文的《何陋軒記》可以看出,王陽明將孔子視作自己的榜樣,同時希望通過親身實(shí)踐,用自己的品德來感化龍場百姓。王陽明是一位重視體驗(yàn)的思想家,且重視的是在其他儒學(xué)家身上很難看到的切實(shí)體驗(yàn)。不難想象,王陽明通過切實(shí)體驗(yàn)?zāi)毘龅恼軐W(xué)思想,不僅感化了當(dāng)時的儒者,也感化了龍場的百姓。
盡管王陽明自認(rèn)為是蠻荒之地的“孔子”,但在結(jié)尾處他還是謙虛地說道 :“而予非其人也,記之以俟來者?!?/p>
鐘伯敬對此評價說:“若無此語,幾近夸耀?!?/p>
雖然王陽明想以圣人自任,但最終還是沒敢以此自居。
建造君子亭
何陋軒修好之后,王陽明又在前方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為“君子亭”,并特意寫了一篇《君子亭記》(《王文成公全書》卷二十三)。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竹子的主干、枝葉和風(fēng)姿等代表了君子的四大美德——君子之德、君子之操、君子之時和君子之容,所以竹子又被雅稱為“君子”。由于亭子周圍遍植竹子,所以王陽明特意給此亭取名為“君子亭”。
成為君子是王陽明的理想,而且門人弟子也一致認(rèn)為王陽明就是君子:“夫子蓋自道也。吾見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內(nèi),靜虛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懾,處困而能亨,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順應(yīng)物而能當(dāng),雖守方而弗拘,非君子之時乎?其交翼翼,其處雍雍,意適而匪懈,氣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蓋謙于自名也,而假之竹。雖然,亦有所不容隱也。夫子之名其軒曰‘何陋’,則固以自居矣?!?/p>
對此,王陽明回答說:“嘻!小子之言過矣,而又弗及。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學(xué)而未能,則可云爾耳?!?/p>
通過弟子們對王陽明的極力稱贊,可以想見王陽明應(yīng)是一位世間少有、具有高尚品德和巨大感化力的大儒。王陽明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超群的感化力,主要有兩點(diǎn):一是王陽明自身的人格魅力;二是王陽明的思想是通過實(shí)踐得來的,故而以切實(shí)體驗(yàn)為主旨,以心為根本。
前文已述,王陽明心學(xué)是對陸九淵心學(xué)的繼承和發(fā)展。陸九淵擁有超常的感化力,這與他向“生機(jī)勃勃”的內(nèi)心求理是分不開的。陸九淵的弟子曾說,陸九淵非常高興時,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來。授課時,陸九淵不是通過對書籍的解釋,也不是通過理論來說服對方,而是通過人格與人格、心與心的交流來感化對方。朱熹的授課方式與陸九淵的完全不同,他是以對書籍的詳盡解釋以及精微的理論分析來教誨弟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