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獲悉王陽明在前往龍場之前,會先到杭州養(yǎng)病的消息后,就派出刺客,準備刺殺王陽明,但是王陽明使用奇計,最終虎口脫險?!痘拭鞔笕逋蹶柮飨壬錾砭竵y錄》用小說化的語言記錄了整個經(jīng)過。
夏日午后,王陽明在勝果寺的廊下乘涼,身邊的仆人也都外出了。這時,兩名頭戴小帽,身著窄衫,貌似捕快的大漢突然闖入。他們腰懸刀刃,口吐北音,問王陽明:“官人是王主事否?”
王陽明回答:“然?!?/p>
兩名大漢說:“某有言相告?!?/p>
二人左右挾持王陽明而去。
王陽明問道:“何往?”二人回答說:“但前行便知。”
王陽明以自己有病在身,不能邁步為由,拒絕前往。二人卻道:“前去亦不遠,我等左右相扶可矣?!?/p>
王陽明沒有辦法,只好任由他們挾持而去。大約走了三里多路,有兩名男子從后面追來。王陽明覺得二人面熟。追上來的兩名男子問王陽明:“官人識我否?我乃勝果寺鄰人沈玉、殷計也。素聞官人乃當世賢者,平時不敢請見,適聞有官校挾去。恐不利于官人,特此追至,看官人下落耳?!?/p>
兩名大漢聞之,臉色驟變,對沈、殷二人說:“此朝廷罪人,汝等何得親近?”
沈、殷二人不肯屈從,對他們說:“朝廷已謫其官矣,又何以加罪乎?”
那兩名大漢不聽這一套,繼續(xù)挾持著王陽明前行。沈、殷二人也不肯罷休,緊緊跟在后面。至暮色時分,他們來到河邊的一處空房子內(nèi)。
兩名大漢言明自己是大內(nèi)密探,在沈、殷二人耳邊低語說:“吾等實奉主人劉公之命,來殺王公。汝等沒相干人,可速去,不必相隨也?!?/p>
而沈玉卻說:“王公今之大賢,令其死于刃下,不亦慘乎。且遺尸江口,必累地方,此事決不可行?!?/p>
兩名大漢聽罷,沉思道:“汝言亦是。”
于是,從腰間解下一條一丈多的青索,投給王陽明:“聽爾自縊,何如?”
但是,沈玉又說:“繩上死與刀下死同一慘也。”
兩名大漢聽罷大怒,拔刀厲聲問道:“此事不完,我無以復命,亦必死于主人之手?!?/p>
殷計對他們說:“足下不必發(fā)怒,令王公夜半自投江中而死,既令全尸,又不累及地方,足下亦可以了事歸報,豈不妙哉?”
兩名大漢低頭私語,少頃把刀收回鞘中,然后對沈、殷二人說:“如此庶幾可耳?!?/p>
沈玉接著提議:“王公命盡此夜,吾等且沽酒共飲,使其醉而忘?!?/p>
兩名大漢答應了,把王陽明鎖在屋里。王陽明招呼沈、殷二人說:“我今夕固必死,當煩一報家人收吾尸也?!?/p>
沈玉提醒說:“欲報尊府,必得官人手筆,方可準信?!?/p>
王陽明說:“吾袖中偶有素紙,奈無筆何?!?/p>
沈玉起身回應說:“吾當于酒家借之。”
沈玉和一名大漢前往鎮(zhèn)中買酒,殷計和另一名大漢在門外看守。過了一會兒,沈玉買酒歸來。兩名大漢打開房門,放二人進去。二人拿著瓢簞進去之后,沈玉把瓢簞斟滿,遞到王陽明面前,不禁哽咽起來。王陽明安慰他說:“我得罪朝廷,死自吾分,吾不自悲,汝何必為我悲乎!”
然后將酒一飲而盡。殷計又將酒斟滿,王陽明把酒送到嘴邊抿了抿,然后還給殷計說:“吾不能飲矣,既有高情,幸轉(zhuǎn)進于遠客,吾尚欲作家信也。”
沈玉將筆遞給王陽明,王陽明從袖中取出紙來,揮筆賦詩一首:
學道無成歲月虛,天乎至此欲何如。
生曾許國慚無補,死不忘親恨有余。
自信孤忠懸日月,豈論遺骨葬江魚。
百年臣子悲何極,日夜潮聲泣子胥。
王陽明覺得自己當時的遭遇和春秋末期的伍子胥極其相似,于是在詩的最后一句提及了“子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