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言(4)

伊麗莎白女王 作者:艾莉森·威爾


身為島國人民的英國人,處于歐洲邊陲地帶,性格極度封閉又有強烈愛國心,新任的女王自然也不例外。宗教改革更助長了這樣的趨勢,也催生出了一個制圖師和地理學家更用心記錄英國國境細節(jié)的年代,俗世歷史學家也開始為更多的讀者悉心記錄英國史。至于英語,在莎士比亞戲劇出現(xiàn)后更上一層樓,英國人開始認定無論是古典英語還是現(xiàn)代英語,都和任何世界上一種語言一樣好。自一四七年代印刷術發(fā)明以來,原本喜歡閱讀希臘羅馬經(jīng)典(無論是原文版或翻譯版,這些經(jīng)典有許多不同版本的選擇)、卡斯提里奧尼(Castiglione)、薄伽丘(Boccaccio)、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當時他的書遭到官方查禁)和阿里奧斯托(Ariosto)的識字階層,開始越來越喜歡看書。詩作,尤其是戀愛詩廣受好評。原本只有各郡統(tǒng)治階層和神職人員才有的讀書機會,也擴展到逐漸發(fā)展成熟的中產(chǎn)階級,一五五年開始出現(xiàn)的許多公立學校,都是由非常重視教育的女王主辦。這些在為英國文化盛世打下基礎——尤其是戲劇——一五八年代和一五九年代,由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愛德蒙·斯賓塞(Edmund Spenser)和克里斯托弗·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帶領開始蓬勃發(fā)展。

在十六世紀前半段時,開始流行起讓出身書香門第的仕女們,和兄弟接受一樣的教育——畢竟伊麗莎白女王也從這種平等教育中獲益不少——但在一五六七年時,卡斯提里奧尼出版了《宮臣》(The Courtier)一書,這股風氣從鉆研學術轉(zhuǎn)為訓練社交技巧。社會賦予這些出身良好的年輕女子懂閱讀、會寫信、知繪畫、譜寫音樂、能做女紅和跳舞的期待——這些訓練全都是希望能提升她們在婚姻市場上的競爭力。不過,女王身邊的侍女們還是得要飽讀詩書、博學多聞,畢竟宮廷依然是文化發(fā)展的中心。

伊麗莎白時期多數(shù)的藝術作品,都反映了英國民眾對上流階層與中產(chǎn)階級向往的品位。人物肖像畫蔚為流行,但當時的畫風重于精致描繪華美的衣服,而非稍早前由小霍爾班(Holbein)和沃爾斯(Eworth)帶起的現(xiàn)實派肖像畫風。此外,小霍爾班還將細密畫引進英格蘭,但一直到尼可拉斯·希利亞德(Nicholas Hilliard)出現(xiàn)后,才讓細密畫成為一股流行風尚,而這股流行風尚成為一項英國傳統(tǒng),至今依然頗受歡迎。

建筑美學逐漸普及:這是貴族建筑的年代,許多舊式的建筑都被翻新或重建成英國文藝復興式風格。它們充滿古典設計、雕像裝飾、帶狀雕刻、高聳的煙囪、有豎框的大窗、雕花欄桿、裝飾復雜的柱子和意大利風格的外觀。中古世紀的塢堡與城堡不再流行;槍眼、看守小屋和壕溝納入文藝復興式的設計后,則完全只有裝飾之用。

每一棟華麗的建筑中都一定會有墻上裝飾著掛毯與家族畫像的長廊,各個房間里則有各種華麗的大理石裝飾、壁畫、布軸式的鑲板、美麗的石灰天花板、彩色玻璃鑲板及用各種徽章裝飾的大型角窗與窗臺。在建筑裝飾中,處處都可以看到許多具有象征性的徽紋。房間里的家具,常以英國橡木制成,再以真皮或天鵝絨裝飾于外,銀鏡、掛有精致刺繡帳的好床,有時會用小鍵琴來作為裝飾,這也反映了在女王的帶領下,當時對純演奏室內(nèi)樂的狂熱。音樂是伊麗莎白時代英國最重要的藝術現(xiàn)象,加上湯瑪士·摩爾利(Thomas Morley)、約翰·威爾比(John Wilbye)、托馬斯·威爾克斯(Thomas Weelkes)和約翰·道蘭德(John Dowland)的歌謠與小調(diào),刺激并啟發(fā)了湯馬士·泰利斯(Thomas Tallis)和威廉·拜爾德(William Byrd),寫出了英國國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