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血染紅巖 53

忠誠與背叛 作者:何建明


劉國鋕一路高喊口號,一路大聲背誦著他剛剛寫就的詩句:

同志們,聽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軍的炮聲,人民解放了人民勝利了!我們——沒有玷污黨的榮譽!我們死而無愧……

“神經有毛病!死了還不后悔?快快去死吧!”惱羞成怒的劊子手們早已不耐煩了,端起槍桿,連續(xù)向劉國的頭上、身上掃去……

“你們……不得好死!”倒在血泊中的劉國鋕沒有立即斷氣,當他最后睜開眼睛時,仍沖著劊子手們憤怒地罵著。

“看你的嘴還能動不——”一個劊子手舉著手中的槍桿,用刺刀猛地捅向劉的嘴里……劉國鋕再也沒有動彈。而就在這時,另一個劊子手似乎依然不解恨,舉起槍托又朝烈士的頭上砸去……幾天后,解放軍大軍在挖開敵人殘害烈士的“萬人坑”時,劉國鋕的弟弟看到了自己哥哥的慘狀:“他的頭被打扁了,眼珠子流了出來,肚子被打穿了,嘴唇都被刺刀割掉了……”劉國鸞:《為革命先烈復仇》,原載1951年3月19日重慶《新華日報》。

“老許!老許也被點名了……”這時,監(jiān)獄的樓上樓下,不斷有人在這樣說。

老許在白公館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因為他是這座“人間地獄”里共產黨的秘密地下組織負責人,又是坐了9年多敵人監(jiān)獄的“老資格”,加上他是獄中少數幾個公開承認自己的共產黨員身份和黨內職務,每天戴手銬腳鐐的“要犯”,所以,無論在特務眼里,還是難友心目中,他老許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許曉軒被捕前曾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重慶新市區(qū)區(qū)委委員,是位具有卓越才干的青運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16年10月,許曉軒生于江蘇省江都縣仙女廟鎮(zhèn),童年的他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的。父親因欠債、失業(yè)、流浪,憂郁而死得早,這給小曉軒的心靈烙下了永難忘卻的印記:“為什么有的人住高樓大廈,吃山珍海味,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而有的人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卻吃不飽,穿不暖,住在不能避風擋雨的破棚爛屋?”一連串的問題在他的腦海里翻騰著,窮人的活路在哪里?這不公平的世道怎樣改變?隨著年齡增長和在參與進步的工人運動中得到的洗禮,他懂得了革命道理,有了遠大理想。1938年5月,許曉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走上一條職業(yè)革命者的道路。他先后在銀行和工廠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是位富有經驗的工運領導者。1938年5月,按照黨的指示,許曉軒參與了川東青委機關刊物——《青年生活》的創(chuàng)刊,他是該刊的主要編輯和發(fā)行者。這期間,許曉軒不僅全身心投入到了辦刊發(fā)刊的具體工作之中,而且還寫了不少激揚的革命文字,對教育青年產生很大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