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繪畫(1)

簡素:日本文化的根本 作者:岡田武彥


1.大陸藝術的日本化受容

日本人經常被視為無個性的民族,這其中既有長處也有短處。正因為無個性,所以才愿意接受海外的先進文化并使之日本化。從古代到江戶期,日本主要受容中國大陸的文化,明治以后又開始受容歐美發(fā)達國家的文化。但盡管如此,其間對日本的固有文化也有所自覺和發(fā)展。這點即使在藝術領域也不例外。

翻一下日本史書就可明白,日本的藝術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是深受中國藝術影響的。只是在這一受容過程中,仍保存了日本本民族的東西,而并不是無批判地原封照搬或無原則地盲目追隨。比如,從飛鳥、奈良時代(593~794)起,中國的佛教藝術就已傳入日本??僧敃r的日本人對佛教藝術可謂一竅不通,于是他們便專心致志地學習。到了平安朝以后,才接受了與日本民族之趣好相吻合的東西,并將其逐漸日本化。關于日本人這種對其他民族藝術的受容態(tài)度,矢代幸雄氏曾作過以下評述:

因此,吾國日本在接受其他國家藝術的時候,并不只是一般所認為的,接受后便忘卻自我,自始至終都醉心、傾倒和模仿對方,而是在迅速學習攝取后,先從主觀上予以強烈反對,然后隨意地翻案改廢被接受者,并不顧一切地作適合于自己的變更。如此堅決的態(tài)度,著實令人吃驚。但這種變更往往無視被接受方的本質、趣旨和特色,甚至還將其徹底還原為日本化的東西。這倒是個很有趣的現象,可以說它確實展示了日本人的天才見識。但正因為如此,便有充分的余地說日本人,或者對本來的意思不求甚解,或者只作非常淺薄的理解,等等。對此,我們應當有所反省。(《日本美術的特質》第二編第五章《國民性格》)

比較中國的藝術與日本的藝術,總的來說,中國的藝術宏大、遒勁、豪宕、沉重和濃密,而且是理知的、意志的、寫實的、客觀的、立體的、現實的和沉重的;而日本的藝術則纖細、優(yōu)美、柔和、輕妙和淡白,而且是情感的、感傷的、寫意的、主觀的、平面的、象征的和裝飾的。一言以蔽之,中國藝術煩縟,而日本藝術簡素。一般常以為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同文同種,其實兩者有著根本性的差異,這點切不可忘記。中國美術研究專家李澤厚教授在京都與我對談時,也曾明確指出過這個問題。我沒想到會從中國學者那里聽到這種意見。當時我說,若把日中兩國的文化加以對照的話,那么可以說,日本文化是情感的,而中國則是理知的;日本文化是情感中有理知,而中國文化則是理知中有情感。因為藝術是以情感為中心的,所以若就此而言,那么似乎可以說,中國藝術是情感中有理知,而日本藝術則始終都是情感的。如果知道了兩者的特色,那就容易比較日本的大陸繪1與中國的宋元畫之差別了。這是因為,大陸繪是寫意的、感覺的,并且優(yōu)美、溫和而流麗;而宋元畫則是理知的、嚴格的、深刻的和寫實的。

下面,我以日本的寺院建筑和室町時代的繪畫為例,對大陸藝術的日本受容以及其后日本藝術的發(fā)展過程作一概要論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