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充滿迷茫、無奈的苦澀跋涉(1)

孤獨百年:張學良的思想人生 作者:王海晨


一、充滿迷茫、無奈的苦澀跋涉

張學良的宗教觀與他流星般的政治人生和漫漫長夜般的囚徒生涯相生相伴。

他在十幾歲茫然無知的少年時期,加入了奉天基督教青年會,接著是十幾年的軍旅生涯,伴隨他36歲后政治囚徒生涯的開始,宗教信奉者或稱研讀者的漫漫人生也隨之起步。

如同馬克思所說的那樣,宗教的本質(zhì)必須“到宗教的每一個發(fā)展階段的現(xiàn)存物質(zhì)世界中去尋找”,對于沒有濃重宗教色彩的中國人而言,個體的人接近宗教的原因也要到他所生活的客觀環(huán)境中去尋找。任何人接近宗教或明或暗的總有一個起點。這個起點或者源于生活突遭頓挫,或者突陷茫然與困惑,或者突遇某種機緣。

奉天基督教青年會是張學良接觸宗教的起點,起點的背景可追溯至他11歲時母親的去世。親生母親去世后,他隨其庶母盧氏離開家鄉(xiāng),第一次來到奉天城。當時的奉天城,雖比不上十里洋場的大上海,卻也是東北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心。一直生活在偏僻鄉(xiāng)村里的張學良,目睹城里各種帶“洋”字的新鮮事物,諸如洋車、洋房、洋貨等,感到格外新奇,自此眼界大開,努力學習新知識。他的老師金梁曾評價少年時的張學良:“十三四歲時,初學為文,即下筆千言,尤嗜文藝,銳意革新?!?915年,父親張作霖任民國二十七師師長,授陸軍中將銜,第二年,任奉天將軍,未幾,任奉天省長。張作霖雖居高位,卻疏通文墨,置身于中西文化碰撞時代的舊式將軍、省長,深感讀書和向西方學習的重要,他不想文墨不識的窘迫在他兒子身上重演,特讓奉天交涉署英文科長徐啟東教張學良學習英語。為了培養(yǎng)張學良,經(jīng)常有意讓張學良接觸“洋人”。

按北洋時的習慣,每到國慶,省政府都要請客,客人里邊有很多外國人,不單是西洋人,東洋人,還有其他國家的。省長張作霖請客時,就讓張學良充當招待員。這樣,張學良認識了很多外國人,其中有一個英美煙草公司的人,很好玩兒,很活躍,張學良很愿意和他接觸,和這個人打高爾夫球。當時在奉天的外國人經(jīng)常開會,蘇格蘭人有蘇格蘭人的會,日本人有日本人的會,有時候這些外國人請張作霖去參加,張作霖不愿意去時,就讓張學良代他出席。

蘇格蘭長老會傳教士司督閣在奉天辦了一家醫(yī)院名為施醫(yī)院,為啥叫施醫(yī)院呢?因為醫(yī)院是靠奉天人施舍捐建起來的,張作霖也捐了錢。那時張作霖是民國師長,軍隊里需要軍醫(yī),司督閣就把他的學生王少源推薦給了張作霖。王少源就從奉天施醫(yī)院的醫(yī)生變成了張作霖軍醫(yī)處處長?!八翘K格蘭長老會的會友。那時候在奉天,蘇格蘭長老會是最活躍的。我受這個人影響很大。換句話說,就是他影響我。”那時有病,張學良身體不大好,16歲那年大病一場,吐過一次血,數(shù)月不起。王少源不但把張學良的肺病治好了,也把他的心病治好了。

那時張學良很悲觀,思想消極,為什么悲觀?“我看東北在日本的勢力下,也沒有什么發(fā)展了,‘二十一條’那一簽,我們東北人差不多是半個亡國奴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朝鮮人第二了。那時候日本已經(jīng)是個強國,我國沒有什么力量去對抗。那心里非常難過,悶得上,覺得干什么都沒啥前途?!蓖跎僭匆贿吔o張學良看病,一邊開導他,所以,張學良說:他影響我很多的事情,思想也逐漸發(fā)生了變更。王少源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他當時是奉天基督教青年會董事會里的人。他開導張學良,要經(jīng)常出去走動走動,到外面散散心,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整天躺在床上看小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