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xué)良還從世界的視野,分析了有人認為中日“同文同種”的危害:“比如德、奧是同文同種的國家,合作時,并不一定由于同文同種的關(guān)系,分裂時,更不能因為同文同種的關(guān)系而挽回?!备螞r日本要比西方國家更落后、更殘忍。他以日本和英國作比較:“印度亡于英,印度人卻沒有受到東北人那樣的痛苦——當然印度人所受的痛苦,也是人所難以忍受的。英國能容印度有甘地,日本卻絕不容在他統(tǒng)治之下產(chǎn)生甘地?!薄叭毡具@種偏狹的性格”,“是中日問題不能和平解決的原因之一”。張學(xué)良:《抗日理論與實踐》1936年秋前后,西安《解放日報》1937年1月8日。
在張學(xué)良看來,面對日本人的窮兇極惡,步步進逼,蔣介石想當中國的甘地——不抵抗主義者,逆來順受。蔣介石授意陳布雷,寫成《敵乎?友乎?中日關(guān)系之檢討》的長文,該文以徐道鄰的名義于1935年1月發(fā)表,乞求日本不要“冥行不顧”,使用武力侵略中國,同時曉諭國人:“中國則應(yīng)堂堂正正,秉持正義,救人兼以救己。如其形勢可能,且當為日本開覺悟之路,不必存投石下井之心?!毙斓类彛骸稊澈??友乎?中日關(guān)系之檢討》,《申報》1935年1月26日至30日。張學(xué)良對蔣介石的這篇文章作了這樣的評論:
徐道鄰過去寫過一篇《敵乎?友乎?》,平靜地分析中日的關(guān)系及其解決的途徑。結(jié)論上有這樣幾句話:“究竟是相互為敵同歸于盡呢?還是恢復(fù)友好的共負時代的使命呢?這就看兩國,尤其是日本國民與當局有沒有承認事實,懸崖勒馬的勇氣,與廓清障蔽,謀及永遠的智慧了?!彼@篇文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我以為分析中日關(guān)系,及其解決的途徑,還應(yīng)該顧到這點,就是能為敵者,始能為友;不能為敵者,不能為友。中國在日本的心目中以為不足為敵,所以他們才不屑與中國為友。惟有全國起來,一致抗日,與日本以相當打擊,中日國交才有公平調(diào)整的可能。張學(xué)良:《抗日理論與實踐》1936年秋前后,西安《解放日報》1937年1月8日。徐道鄰:《敵乎?友乎?中日關(guān)系之檢討》,《申報》1935年1月26日至30日。
很顯然,張學(xué)良不可能不知道此篇文章為蔣介石授意所寫。因此文在《申報》發(fā)表后,國內(nèi)報章雜志大量轉(zhuǎn)載,連日本人都從此文中嗅出了“和平”的味道,張學(xué)良代蔣為西北“剿共”總司令,怎么會不知道此文為蔣介石所寫呢?“能為敵者,始能為友;不能為敵者,不能為友”的觀點是張學(xué)良的一貫主張,他認為日本就是一個欺軟怕硬的國家,越軟越欺,越硬越怕。唐朝時,中國強大,日本派出遣唐使;到了清朝,中國軟弱了,日本派出侵略軍。
日本人的這一觀念,對內(nèi)有凝聚力,同時并存著對外排他性?!斑@種‘外人’與‘我們’之別的觀念甚而可以發(fā)展到極端,把‘同文同種’中的‘非我’者不以人相待”。
在東北,中國人見到日本人,必須停下來,向日本人三鞠躬。日本兵無故向中國軍隊開槍,“被日本兵打死了一個人。結(jié)果辦交涉,賠了500塊錢?!敝袊瞬荒苓^南滿鐵路,不但軍人,連老百姓也不能過南滿路。“鐵路沿線30里都不允許人接近。”南滿鐵路如同穿行在東北大地上的“蛇形王國”,專門吞噬中國人血汗的“蛇形王國”。日俄戰(zhàn)爭之后,根據(jù)《樸茨茅斯和約》,東清鐵路以長春寬城子站為界,以南的鐵路劃歸日本,改稱為南滿鐵路。日本獲得俄國東清鐵道南滿洲支線所有權(quán)的同時也繼承了鐵道附屬地。其后,滿鐵以武力為后盾,巧取豪奪,鐵道附屬地已不限于鐵道用地,其中包括許多大大小小的城鎮(zhèn)、市街用地及礦區(qū)。滿鐵對這些土地不僅擁有所有權(quán),也有行政權(quán)。附屬地的鐵路貫穿長春、四平、開原、鐵嶺、沈陽、遼陽、鞍山、營口、蓋平、瓦房店、撫順、本溪、丹東等十余個大城市,而這些城市都是各地區(qū)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九一八”事變前,日本殖民當局就是通過滿鐵附屬地來控制著大半個東北的經(jīng)濟命脈,在侵略整個東北過程中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