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孤獨,真正的百年孤獨
悲劇的主人公都是孤獨的,因為他們的生命如同一根蠟燭,本來是可以發(fā)光的,卻在剛剛點燃不久就被移入了缺氧的時空。他們頑強地和命運抗?fàn)?,奮力發(fā)出一些可以溫暖和照亮別人的光,卻又遭到命運更加殘酷的捉弄,包括得到溫暖和看到亮光的人不僅不感恩,還投以輕蔑、嘲笑,甚至是斥責(zé),最后被鎖在了強權(quán)的密室。
誰有他的孤獨久?
翻開歷史,這樣的人很多。如漢代史家司馬遷、魏晉玄學(xué)家嵇康、宋代孤獨女神李清照,德國哲學(xué)家尼采和叔本華、荷蘭印象派畫家凡高等等,他們的人生都是孤獨的,不幸的。他們的不幸來自于兩方面,一是活著的時候因無人理解而孤獨,為了釋放孤獨而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出來的思想、壯舉又不被時人理解;二是他們作為有血有肉的人卻沒有享受到一般人都可以輕易得到的人間溫情,想得到也應(yīng)該得到的卻得不到,這兩點是他們?nèi)松凶畲蟮牟恍摇?/p>
孤獨不是慎獨,慎獨是一種自我約束的狀態(tài),而孤獨的人是想擺脫他人的約束而無方,尋求他人的理解而不可得。因此,怎么說孤獨都是痛苦的,痛苦是孤獨的影子,孤獨的生命延續(xù)得越長,遭受折磨的時間越久。
盼百之人眾,人生足百鮮。也可能是出于尊重,當(dāng)對歷史有貢獻且高壽之人走完人生之后,人們常常習(xí)慣稱其為百年人生。如大師季羨林逝世那年出版的一本著作,書名就叫“百年人生”。可見,百年人生的“百年”,有時不是個確數(shù)。
然而,張學(xué)良不同,他的人生是真正的百年人生,而且是孤獨百年的人生。真正稱得上“孤獨百年”的中外歷史名人,恐怕極其少有,司馬遷和尼采都不到60歲就去世了,嵇康和凡高的人生更短,還不到40歲,李清照和叔本華活的時間久一些,也剛過70歲,而張學(xué)良剛好100歲。
這些人對歷史都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他們的名字不斷地在世人眼前閃耀,而當(dāng)品味他們的人生時,給人最突出的感覺卻是苦澀,品到最深處,都讓人不自覺地眼含淚水。
尤其是張學(xué)良,他的人生雖然足百,但有超過一半的時間生活在深山里、破廟中、孤島上。即便在囚徒生涯之外的時間里,他的人生也很少離開孤獨。
少年喪母,孤獨從孤單開始
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保護神和人生的第一位老師。張學(xué)良回憶,辛亥革命那年的一天晚上,“我母親把我找去了,她給我一個袋子,里面有幾十塊大洋,幫我系在腰上。她說:‘今天晚上恐怕有事,要是有事,有槍響,你就趕快跑,等稍微平息點兒呢,你看哪個老頭好,跪下給人磕頭,把袋子里的錢給人家,告訴你是誰的兒子,讓他把你送到你爸爸那去?!畫?,你呢?’我問?!銊e管我?!艺f,‘你上哪去呀?’她說:‘你不用管我,你不要問我了。’后來我才明白:我媽媽預(yù)備著要自殺來著,要是亂軍打進來,她把我放走,讓我跑,她就在家自殺了。一說到這,我心里就難過啊?!?/p>
11歲,這是個剛懂事還不算太懂,正是需要母親呵護和培養(yǎng)的關(guān)鍵年齡段,而他的母親因病撒手人寰。再沒有人在關(guān)鍵時刻舍命保護他了,他能不難過嗎?
在古代,父歿稱孤,母喪稱哀,因哀傷甚于孤獨,說明母親在未成年兒女的成長過程中的地位重于父親。張學(xué)良孤獨百年的人生是從哀傷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