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那架轆轤車和茅屋都不見了,也沒了阿同爺爺。但在張永成耳旁,仍回響著搖動轆轤時吱嘎吱嘎的聲音,眼前晃動著他甩動斷臂空袖、顛跛走路的身影。那棵大樟樹猶在,主干枯朽了半邊,旁枝卻更加茂盛,驕傲地向人們訴說著幾個世紀的變幻滄?!,F(xiàn)在坳口已炸開崖石,開出一條盤山的沙石路來。村中唯一的改觀,就是新砌了許多青磚褐瓦的小屋,代替過去的殘舊茅屋。磚墻上還留著用白石灰寫的“備戰(zhàn)備荒為人民”的口號。
從村口的大樟樹下往里走,七轉八彎地走過十幾座瓦房和夾雜在一起、五花八門的茅屋,就見到門口植有櫻桃樹的張氏祠堂。祠堂是石屋,依山坡而建,名號鶴鳴堂,坐落在村子東北角。因久無人料理,屋子顯得殘破,大門缺了半扇,門框是兩條大石柱,右側有耳房,為三間兩進、磚木結構的平屋,褐瓦冠頂,墻基砌石坎,天井青石板鋪地,內(nèi)置兩口大水缸,依稀保留著當年的風貌。
他把子孫們領進祠堂內(nèi),說這兒原先供奉著祖宗的靈位哩,廿四房在道光初年從老三房分出來,傳到他已為第五代。說男人為祖先的信諾活著,不論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擔負家族的責任……
他在祠堂里坐下來,清晰地記得五十二年前,瞎眼祖母,人稱秀才娘子的阿奶,搬出一把刻有麒麟的木雕祖?zhèn)魈珟熞?,坐在已?jīng)敗落、植有兩棵櫻桃樹的祠堂前。在膝蓋上夾著鞋藤箱,手里拿著一雙正納著的鞋底,是那樣字正腔圓地與他說:藍了的天,白了的云,只要撞鐘山的溪水還在流著,山林里的紅襟鳥還在叫著,天下的江山要由窮人坐哩!你已經(jīng)走出這祖屋,就不能再回頭。
他知山林里的紅襟鳥,會在黎明時分唧唧咕、唧唧咕地啼叫。才麻雀一點兒大的鳥兒,叫聲卻十分響亮。一只鳥兒叫起來,眾鳥呼應,連成一氣,頓時整片林子都喧鬧起來。叫著叫著,那輪通紅通紅的旭日,就從東方升起來……
每當鳥兒們啼叫時,瞎眼祖母就會拍著兄弟倆的屁股說:懶鬼,起床起床。人哎,越睡越懶,得從小養(yǎng)成盡勞盡責的習慣!她喚這鳥為責任鳥。說人的一口飯食、一件寒衣,都是從地上刨出來的,只有像這鳥兒一般地忠誠職守,才能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
那情形,似刀刻斧鑿般地鐫刻在他的腦子里,幾十年來都無法忘懷。
那日上午,才回村的他驚魂未定,顫抖著說:可我,才九歲哪……
秀才娘子說:三歲看到老,八十不變性。人在骨子里的精神無法改變。
一陣剛硬的山風刮過,白日躲到云背后去,天氣有些寒冷了。這是民國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27年的初冬,村口田畈上堆著一垛垛的稻草蓬,田野已冷清下來。秀才娘子的心鐵硬,不為他的哀求所動。癟塌著嘴,坐在門口納鞋底,雞爪般的枯手上,拿著針線與鞋墊,睜著一雙被白內(nèi)障蒙住的眼睛,望住村口被雷電劈去半邊的老樟樹,嘴角流下兩條涎液,在皺紋密布的臉上,出現(xiàn)似笑非笑刻薄的表情。白日又從云層中露出來,云層壓得太厚,日光先從云中露出一小角,后來又透出一塊,慢慢全露出臉來,寒風卷起地上的落葉,日光在風中慢慢滲透,使大地顯出絲絲縷縷的溫暖來。
他不想離開家。一月前,秀才娘子把他與哥哥永發(fā),送去山下遠房財主張裕德家放牛。她哀求說:他大伯,好筍抽在籬笆外,子孫得由別人教養(yǎng)。廿四房兄弟相爭敗落,我不能讓秀才爺斷絕根脈。
永發(fā)屈服命運留下,他卻偷逃回來了。沒坐阿同爺爺?shù)霓A轤車,在上山的小道上轉了半夜,天明才到祠堂見瞎眼祖母,跪在門口渴望她改變主意。
腳生著是要走路的,走路就要穿鞋。秀才娘子為這個家族的男人們,在不停地做著鞋。她抬頭轉動臉龐,讓陽光撫摸臉上的皺紋,那皺紋像田野上交叉的阡陌,一條條鐫刻在臉上,留下滄桑歲月的痕跡。她的手在顫動,把線頭湊近針孔,一次、兩次、三次。她的眼睛并不看針,其實就是看,也看不到,她是個瞎子,但她就有這手絕技。她已做了上百雙鞋,從他有記憶開始,就看到她納鞋底。這些鞋分大鞋與小鞋,分別做給祖孫三代人,穿上她做的鞋走天下。
自五十歲那年起,她的眼睛漸漸看不到東西,先是遠處,后來連近處也看不到了,可她還在為兒孫們做鞋,靠手指摸索著穿針引線。跪在地上的他站了起來,上前替她把線穿過針孔,這事他自小就會做,喜歡跟在祖母的身邊,看著她做鞋,聽她講這家族的故事。不像他的哥哥張永發(fā),天不怕、地不怕地往南山鉆,與野角麂和雉雞交朋友,可以在外數(shù)月不回家,卻從不會給祖母穿針引線。現(xiàn)在兩人的命運一樣,都被絕情的祖母趕出了家門。
她打翻他的手,把穿過針孔的線頭抽回來,撇嘴濡濕線頭重穿。
她的瞎眼窩里,有成串的淚珠滲出來,順著她秀挺的鼻梁兩側流下。那兩片癟塌的嘴唇又開始蠕動:孩子,好筍是在石縫中憋出來的,記住你爸怎么死的?人活世上,信義為本。不吃得苦中苦,就難為人上人。
他走了,從此在這村莊消失。五十二年來一直向前走,沒回過頭。
晚上子女們散盡,他和李紋宿在祠堂老屋內(nèi),睡下不久,就看見祖母秀才娘子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她還是從前的老模樣,穿著藍布斜襟衫,手里拿著鞋藤箱,兩腿彎成羅圈形,用粗糙的手撫摸著他額頭說:我的小孫孫,你來了呀,走盡天下的路沒有?
他拉住她的手說:我來了,我是廿四房的子孫呀,還在穿著您做的鞋走路。
她張開缺牙的豁嘴笑著接納他,說:走路好呀,人活著是要走路的。
這晚上他清晰地聽到祖宗的召喚,回憶起這個家族逝去的許多往事,在心里訥訥地說:狗日的,日子過得飛快。還沒走出一條路來,咋瞬眼間就老了哩?
是呀,他咋就老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