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的末代大少爺潘伯煊,生于1947年秋天,從吃奶起,就拌著桂香在生長,長到兩三歲時,竟已經(jīng)能夠和家里的下人一起,用桂花做出各種點心食物飲品,桂花糕,桂花圓子,桂花糖藕,冰糖桂花,桂花酒,桂花茶,桂花醬,桂花蜜,那些年的桂樹園大宅子里,怎一個“桂”字了得。
在1958年私房改造前,潘家人一直住在老宅,除了接納了幾戶外來的遠親和一些下人的家眷,別無他人。私房改造時,桂樹園定性為經(jīng)租房,潘家老小擠進了兩間小廂房,其他房屋全部由國家出租給經(jīng)濟困難無房可住的人民群眾。
潘家人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哪有什么工作能力,個個手無縛雞之力,家庭幾乎沒有了收入,改造前還能靠房租生活,改造后就全無著落了,潘伯煊的一個叔父,流落到公園拉二胡,任人賞一兩個小錢,也和乞丐差不多少了,另一個叔父則靠出賣家中舊物生存,也基本上是茍延殘喘了。
雖然家道徹底掉落,但大少爺潘伯煊卻還算說得過去,到底是大戶人家的胚子,潘伯煊長到十三四歲的時候,已經(jīng)人高馬大,比人家十七八歲的男孩長得更像模像樣,他的廚藝也已精進,于是瞞報了年齡,改了名字,憑著出色的手藝,找到了工作,養(yǎng)活家人。
潘伯煊有個妹妹,生于1949年,取了個新名字,叫潘紅旗。潘紅旗靠著大她兩歲的哥哥做廚子養(yǎng)大,上學,都說她運氣好??墒沁\氣這東西很任性,說來就來,說走就走,要逆轉(zhuǎn)就逆轉(zhuǎn),潘紅旗上到高一的時候,到農(nóng)村插隊去了,反而是辛苦養(yǎng)家的哥哥因為早就參加工作,可以留在城市。
潘紅旗插隊農(nóng)村,有一個戀人叫江左,同是插隊知青,但是為了前途他們不敢公開戀情,更不敢結(jié)婚,后來命運又出現(xiàn)波折了,潘紅旗大家閨秀的氣質(zhì)迷倒了大隊書記的兒子,父子雙雙展開猛烈的攻勢,潘紅旗和江左一急之下,趕緊把生米煮成熟飯,懷上了孩子,大隊書記那邊,也就偃旗息鼓了。
這個未婚先孕的孩子生于重陽節(jié),取名江重陽。江重陽生下來就是一個小農(nóng)民,一直到他六歲時,命運又逆轉(zhuǎn)了一次,趕上了知青大返城,潘紅旗和江左終于回到南州,江重陽也跟著回來了。
潘紅旗和江左分別進了棉紡廠和晶體管廠,日子逐漸正常,江重陽長大了,讀書了,考上大學了,談戀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