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官”,官是什么階層?我們的歷史教科說他是地主階級的政治代表,這也說不通。有好多歷史現(xiàn)象,我們的教科書從來就講不清楚。講王安石變法,說王安石代表中小地主,司馬光代表大地主,這根據(jù)什么?什么根據(jù)也沒有。王亞南寫《中國官僚政治研究》講的很清楚,中國秦以后的官、官府,他誰也不代表,他本身就是個階級,就是個集團,他就代表他自己。他有他自己的牟利方式,就好像資本家、地主有自己的牟利方式一樣。他靠什么牟利呢?靠手中的權力,以權謀私,中國人叫“升官發(fā)財”。
再舉農民起義的例子。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非常多,陳勝、吳廣起義是最早的,以后西漢末年、東漢末年、隋末、唐末、元末、明末、近代的咸同年間,都有農民起義。我們過去說,農民起義的原因是地主階級沉重的政治壓迫和經(jīng)濟剝削,都是地主惹的禍,把農民逼的造反了。但稍微看一看中國歷史就知道,不是這么回事。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為什么起義?是由于忍受不了秦的暴政,國家的暴政。秦始皇修長城、修驛道、修棧道、打匈奴,大規(guī)模征調民力,政治上又非常嚴苛,嚴刑峻法。所以陳勝起義時說了一句話:“天下苦秦久矣?!标惿孢@些人是因為苦于秦的暴政才起義,而不是被小地主們逼反的。西漢末年、東漢末年的農民起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受豪強的壓迫剝削,但“豪強地主”不是唐中葉以后的小財主,他們其實是屬于“官”的范疇。豪強士族家里都是大官僚,有部曲家丁,橫行地方,像袁紹家“四世三公”,是世世代代的大官僚。再往后,隋末農民起義規(guī)模很大,背景與秦末很相似,也是國家征用民力太多。元末的農民起義和民族問題有關,與國家的賦稅沉重也有關。明末李自成起義,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要均誰的田呢?明朝土地兼并嚴重,也不是小地主兼并普通老百姓,還是大地主,如剛才說到明朝在各地有不少王莊、皇莊,官僚貴族兼并土地導致社會矛盾激化。除此之外就是沉重的賦稅,明朝后期加派“三餉”,搞得民不聊生。所以我們看,都是官府惹了老百姓,嚴重侵害老百姓的利益。太平天國金田起義之后進軍南京,途中以楊秀清、蕭朝貴的名義發(fā)布過一個告示,叫《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其中就抨擊清朝統(tǒng)治者,說它“縱貪官污吏布滿天下,使剝民脂膏”,“官以賄得,刑以錢免”,行賄就能做官,犯了罪了可以拿錢“撈出來”。中國有成語叫“官逼民反”,叫“逼上梁山”,為什么不說“地主逼民反”呢?看看《水滸傳》那些好漢,一個個都是被誰逼上梁山的呢?是誰逼的晁蓋?是誰逼的宋江?是誰逼的林沖?還有花榮、關勝、秦明等等,都是誰逼的?都是官府,都是貪官污吏,都是高俅、高衙內這樣的人。所以,秦以后的基本社會分層是官與民。這種社會的變動機制是怎樣的呢?就是改朝換代,一個王朝“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土地兼并,政治腐敗,人民造反,于是改朝換代。有的通過農民起義,像劉邦、朱元璋起義,“匹夫為天子”。有的是舊貴族反叛,比如唐朝的李淵、李世民父子。有的是異族入侵,如蒙古人、滿洲人打進中原地區(qū),建立了政權。這種改朝換代是周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