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中國社會的一體結(jié)構(4)

中西文化觀念比較 作者:魏光奇


所以近代的國學家劉師培說,“氏”就是所居之土,是被分封的貴族所居住的土地,并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有“氏”,只有有土地的人才有“氏”,一個普通老百姓你沒有土地,你是奴隸、農(nóng)奴,你就沒有氏。傳說中的盤古氏、燧人氏、有巢氏、祝融氏、女媧氏、神農(nóng)氏、伏羲氏、高陽氏等等,這些人都是氏族的首領,都是有領地的,也可以說,這些都是國號。盤古氏、燧人氏等等,他必定是一個氏族首領,而且統(tǒng)治了一塊土地。到了有地緣國家的時候,“氏”就是地緣國家的土地,誰在那里居住、在那里統(tǒng)治呢?是某個血緣宗支,兩者相為里表。關于這一點中國古代的文獻有直接的記載,比如像《左傳》魯隱公八年有一個說法,說“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是說天子分封諸侯,根據(jù)你的血緣歸屬賜給你一個姓,給你一塊土地然后給你一個氏。也就是說,天子分封諸侯,同時給了他兩個東西,一個是根據(jù)他的血緣賜給他一個姓,一個是根據(jù)他占有土地的位置給他一個國號(氏),血緣組織與地緣國家相為里表。另外《國語?周語》中記載夏國家的產(chǎn)生,說“禹平水土,皇天嘉之,祚之天下,賜姓曰姒,氏曰有夏”。這話是說,禹治水成功了,老天爺很高興,讓他做天子,也是給了他兩個東西,一個姓,一個氏,姓姒、氏有夏,以氏為國號,就是夏國。這十分突出地體現(xiàn)了中國社會結(jié)構的特點——血緣組織與地緣國家重合。

(二)秦以后的社會結(jié)構

我們下面分析一下秦以后社會結(jié)構,看它如何具有一體性的特點。過去講“五種生產(chǎn)方式”,說人類社會的發(fā)展經(jīng)歷過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人們都接受一個概念叫奴隸制。但西方的思想家有一個說法,比如黑格爾,他說東方社會是獨特的,存在著專制主義,它“只知道一個人是自由的”,就是只有君主是自由的,其他人都不自由。馬克思的觀點也差不多。馬克思曾談到東方國家是“普遍的奴隸制”,大家都是奴隸,都不自由。當然,這種奴隸不是古典奴隸制中像斯巴達克斯那樣的奴隸,奴隸主可以隨便要他的性命。但是大家都沒有完整的、真正的人身權利。這是西方人對東方社會也包括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看法。這個看法對不對呢?我的看法是對一半錯一半。它的錯處是沒有看到中國社會的特點,中國是一種宗法奴隸制,在這種制度下沒有一個人是自由的,就連皇帝也不自由,要受制于傳統(tǒng)(如“祖宗之法”),受制于宗法性的整體(如江山社稷)。戊戌變法,光緒皇帝是最高統(tǒng)治者,他想變法也變不了,守舊派拿出個東西來壓他。他是皇帝,還有什么比他高?有,就是“祖宗之法”,守舊派說“祖宗之法不可變”。西方思想家看中國,這一點沒有看準,沒有看到中國與其他一些東方國家的區(qū)別,那些國家的制度是個人專制、少數(shù)個人的專制,中國是宗法性的君主官僚專制。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