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李鴻章親自到蘇州前線,視察了東、南、北各門的地形。他描述蘇州的城防工事:“太湖之水由胥口、鲇魚口流入蘇州胥、盤兩門,外繞至婁門、齊門,大河如帶,橫豎三四道環(huán)衛(wèi)城垣。該逆憑河筑長城,周圍十余里,槍眼炮臺層層密布。長城內(nèi)石壘土營數(shù)十座,南自盤門,北至婁門,聯(lián)絡扼守。墻內(nèi)多穴池,為屋堆土覆板于其上,以避開花炮,布置極為嚴整。”太平軍占領蘇州后,把閶門改稱大西門,胥門改稱小西門,盤門改稱南門,葑門改稱小東門,婁門改稱大東門,齊門改稱北門。城上雉堞一律砌平,僅留炮口,每隔數(shù)百步,搭建一座蘆篷,外罩布幔,作為更樓,入夜有人打鼓敲更,互相呼應。
當時,蘇州城內(nèi),有慕王譚紹光、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康王汪安鈞、寧王周文佳諸王,還有三十五位天將,統(tǒng)領著十幾萬大軍。無錫的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聞警后亦派援軍馳赴蘇州,由滸關背后靈巖、木瀆小路搭橋入城,加強城內(nèi)守軍力量。如果淮軍要以強攻拿下蘇州,很可能有一次殘酷、慘烈的戰(zhàn)斗。這座有兩千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城,也將面臨毀于一旦的厄運。
仿佛預感到地獄烈火即將降臨,平日鳶飛魚躍的太湖、陽澄湖,如今一片死寂,飛潛動植,盡皆斂戢。李鴻章與程學啟、戈登商量后,決定對婁門作一次小規(guī)模的攻擊,以探清太平軍的防御力量。婁門位于蘇州城東北,分外城、中城、內(nèi)城三重,內(nèi)城筑有城樓,城門之間有空地和閘門,城門南面還有三道水城門,堪稱金城湯池,易守難攻。
十月十六日晚,四更時分,一支淮軍先鋒隊吃飽了飯,銜枚潛行,逼近城壕,趁著朦朧的月色,架搭浮橋。詎料太平軍早有防備,從城垛上開槍射擊,子彈密如雨下。戈登馬上帶著洋兵沖上前,用炸炮、火箭還擊。李鴻章描述戰(zhàn)況:“賊于暗地藏避,抵死對擊,傷我弁勇數(shù)十名、斃洋兵頭目數(shù)人。程學啟大呼猛撲,萬槍排放,殪賊無數(shù),而守垛悍逆寂然不動,天已向明,乃各撤回。”
淮軍調(diào)集四十六門大炮,從十九日開始,對準蘇州古城外圍的長城卡營開火。炮擊長達三時,山崩地裂的巨響持續(xù)不斷,婁、齊∽、盤四門外長城十余里,太平軍卡壘二十余座,全部陷入煙塵火海之中。
辰刻,大旗一揮,進攻開始。李鴻章振衣登上望樓,親自督戰(zhàn)。程學啟引一軍沿南岸推進,戈登引一軍沿北岸推進。李鴻章寫道:“該逆旗幟布滿,戈登督率洋弁,排列開花大小炮位,對準轟擊,自辰至午,長城堅壘,土石亂飛,塌缺十余處,守壘之賊,當之輒碎,余均伏于窟中?!?/p>
程學啟再次率領兵勇,乘勢在城壕上架搭浮橋。這時,大股太平軍從城內(nèi)沖出,支援城外守軍。淮軍一邊開槍阻擊,一邊紛紛搶過浮橋。千軍萬馬,擁擠在城壕邊,盤渦轂轉(zhuǎn),咆哮如雷。戈登率洋兵率先登上營墻,展開肉搏?!案鬈姺诸^攻奪,忠逆大隊拼力沖突,程學啟督令鏖戰(zhàn)數(shù)十回合。該逆狂奔入城,陳東友水師復由黃天蕩登岸夾擊,所有婁門∽門賊壘二十余座,次第燒毀,擇其沖要者分兵駐守。是役也,弁勇傷亡五百余人,斃賊五六千人,為蘇軍近來未有之惡戰(zhàn)。”
至此,蘇州城外東、南、北三面,均為淮軍控制,可以直抵城墻下。十九日晚上,納王郜永寬派人潛出城外,與程學啟的部將鄭國魁聯(lián)絡,表示愿意殺死慕王獻城。鄭國魁迅速向程學啟報告,程學啟亦立即向李鴻章報告。李鴻章起初半信半疑,擔心又中詐降之計。第二天接到探報,說李秀成率所部萬余人,已連夜出胥門,由靈巖、木瀆水道撤走。獻城之議,似有幾分真實,李鴻章便讓程學啟負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