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火焰在路上行走(3)

大同風 作者:聶還貴


承呂后、啟武則天的一代杰出女皇——如此評說馮太后,歷史定會默然贊許。北魏《暉福寺碑》,將馮太后與皇帝并稱為“二圣”、“二皇”:“我皇文明自天,超世高悟……太皇太后圣慮淵詳,道心幽暢……”故“擇形勝之地”,“為二圣造三級浮圖各一軀?!?/p>

公元397年,北魏占領了薊城,即現(xiàn)在的北京城。酈道元《水經注》:“今城內西北隅有薊丘,因丘以名邑。”當時薊城僅南北九里,東西七里。

北魏太和佛像發(fā)現(xiàn)于北京永定門一帶,《光緒順天府志》:“光緒六年(1880年),通州張云翼訪得之?!惫饩w獲知,即命有關部門將佛像運往西山,并撥款為之建立石佛殿,差專人看護。

《妙峰山瑣記》:“(石佛殿)其處久遠無僧徒,現(xiàn)一安定門內方家胡同姓姚者居守,廟以‘石佛殿’稱,不知有無寺廟也?!?/p>

這姚姓人家,原居安定門,系貴族出身,奉了護佛圣旨,舉家遷到西山車耳營村。迄今,姚家傳人已是第六代。

姚氏一家佛心昭日,虔誠至極。由市民變?yōu)檗r戶,無怨無悔?!拔母铩睍r為保護佛像,日夜輪值守在石佛殿,風餐露宿。

專家修復佛像認定,太和造像所用材料屬大同武州山石材。

修復后的北魏太和佛像原真如初,現(xiàn)存首都博物館。

石雕之氣正濃,銅塑風尚愈興。北魏佛教造像形式多樣,石窟之外尚有金銅鑄鏨?!芭d光元年秋,敕有司于五級大寺內,為太祖以下五帝,鑄釋迦立像五,各長一丈六尺,都用赤金二十五萬斤?!?/p>

臺灣故宮博物院珍藏著一尊釋迦牟尼佛銅鎏金坐像,高約20厘米,工藝精湛,佛相端好,驚羨無數(shù)目光。佛像背光處紀年明確:北魏太和元年(477年)。

北魏金銅造像,除京都平城之外,時以河北定州與山東青州為盛。

北魏鑄造金像風氣由來已久,凡立皇后必令其手鑄金人,成者為吉,不成則廢,為北魏王朝一條剛性宮律。——后妃將銅液灌入工匠備好的模具,從而生成光華綻放的銅鎏金像。

初,左丞相衛(wèi)王儀等奏請立慕容氏為道武帝皇后,道武帝拓跋珪“從群臣議,令后鑄金人,成,乃立之,告于郊廟”;“道武宣穆皇后劉氏,劉眷女也。登國初,納為夫人,生華陰公主后生太宗。后專理內事,寵待有加,以鑄金人不成,不得登后位”;“明元昭哀皇后姚氏,太宗以后禮納之,后為夫人,后以鑄金人不成,未升尊位”。

馮太后競選文成帝皇后,正是因鑄造金人搶占先機,遂力克群芳佳麗,贏得施展政治才華的第一塊金磚。

北魏京都平城的完整建成,絕非朝夕之功,于一夜間拔地而起,其經歷了幾代帝王薪火傳遞,“鏡鏡繼照,燈燈相傳”。與和平年間轟轟烈烈開鑿的“真容巨壯,世法所?!钡脑茖呦噍x映,風生水起,出神入化,在古老而得天獨厚的雁塞代地,巍然矗立起一座驚世駭俗、氣勢恢宏的世界城池。

雕梁畫棟昭日月,飛閣流丹繞春風。都城,是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文明的中心,也是一個國家防御外寇的物質屏障,更是其精神強盛的標志、象征和宣言。

《說文》曰:“城以盛民也?!薄恫┪镏尽吩疲骸坝碜鞒牵瑥娬吖?,弱者守,敵者戰(zhàn),城郭自禹始也?!薄秴问洗呵铩は茸R》:“地從于城,城從于民,民從于賢。故賢主得賢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p>

公元前1109年,“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周公就在今洛陽西金谷園筑城,謂之“王城”,后又于20公里處的洛水之北筑城謂之“成周”。

西漢長安城和洛陽城,在班固《兩都賦》里,靈草冬榮,金石崢嶸?!皬埱чT而立萬戶,順陰陽以開闔”;張衡繼而作《兩京賦》,激烈強化帝王將相的都城意識;左思《三都賦》竟然催生了一個中國成語:洛陽紙貴。

北魏選址營建城郭,跋涉了一個由草原文明向農業(yè)文明過渡轉型的艱難途程。拓跋珪于公元398年遷都平城,北魏方“始營宮室,建宗廟,立社稷”,筑城安民:池桑干之水,苑秦城之墻。百堵齊矗,九衢相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