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它能讓原本可以聊得來或是相識多年的兩個人因為雙方父母在場的緣故變得異常難堪。
據(jù)兩邊家長的說法,曾斐和封瀾之間雖然不需要介紹人,然而他們的出席表示一種鄭重其事的態(tài)度,以及對未來親家的尊重。曾斐的父親去世了,曾斐的姐姐曾雯嫁到鄰市,曾斐的母親一直和女兒曾雯一起生活,這次母女倆是特意趕過來的。由于都是女客,封瀾的爸爸沒有露面,由她媽媽全權(quán)代表。都是熟人,又是奔著一個共同的目標(biāo)來的,長輩們的“會談”在親切而融洽的氛圍中開始了。
封媽媽說話含蓄,把女兒的各種優(yōu)勢不露痕跡地夸了一遍,說追封瀾的人也不少,但他們家看中的是緣分。很顯然,曾斐就是這樣一個有緣人。
曾斐的母親卻是爽朗性格,她隨丈夫南下生活了大半輩子,骨子里卻仍是個地道的北方老太太,她毫不掩飾對封瀾的滿意之情,大腿一拍,恨不得和曾斐那同樣急性子熱心腸的姐姐一塊回去開始操辦喜事。
她們聊得熱火朝天,從兩家老爺子當(dāng)年的交情,說到曾斐、封瀾的生辰八字,再聊到西邊市場的蔥每一斤都比東邊便宜一塊錢。兩個年輕人反而顯得“害羞”了一些。
曾斐表現(xiàn)出比封瀾更強大的耐心,他不怎么插話,但不時會以笑作為她們話題的回應(yīng)。封瀾端著咖啡靜靜地打量曾斐,她知道,他的心、他的魂都不在此處。
來之前,封瀾做過“垂死掙扎”。她對父母抱怨,為什么一定是曾斐,就不能換一換,“張斐”、“李斐”都可以,好歹是張新鮮面孔,就算事后沒成,多少還有點新鮮感。媽媽又一次苦口婆心地勸導(dǎo),家里人不是干涉她戀愛,她不是沒有愛過,轟轟烈烈之后,又落得什么下場?既然愛情的路走不通,從現(xiàn)實的角度來看,曾斐無論家庭背景、年齡、受教育程度、事業(yè)前途還是人品相貌都是與她最匹配的一個。最后,媽媽還說:“你過去不也喜歡過曾斐?不許狡辯,你上中學(xué)的時候我就在你日記本里看到過他的相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