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生中最后的悠閑時光(1)

大明第一推手 劉伯溫 作者:陸杰峰


1353年,劉伯溫來到紹興,開始了三年的羈管生活。

紹興古稱會稽、山陰,經(jīng)濟繁華,風景秀美,素有“仙都”之稱。東晉王獻之曾感慨:“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fā),使人應接不暇?!贝艘喑蔀榍Ч琶洹?/p>

劉伯溫最開始卻不太喜歡紹興,因為他聽朋友說,紹興的官吏很不咋的(越之從政者鄙,且左右多兇人),很可能鎮(zhèn)不住場子,萬一發(fā)生戰(zhàn)亂,那可咋整(恐不能和其民,萬一變生肘腋,子將安之)?畢竟他也確實不想再跟匪類打交道了。直到聽說一位叫邁里古思的賢人趕赴紹興擔任市委書記(達魯花赤),劉伯溫才松了一口氣。

雖然從政者不行,但紹興的景色確實沒話說,美到爆。劉伯溫曾經(jīng)這樣盛贊過紹興之美:

語東南山水之美者,莫不曰會稽。豈其他無山水哉?多于山則深沉杳絕,使人僭凄而寂寥;多于水則曠漾浩瀚,使人望洋而靡漫。獨會稽為得其中,雖有層巒復岡,而無梯磴攀陟之勞;大湖長溪,而無激沖漂覆之虞。于是適意游賞者,莫不樂往而忘疲焉。

翻譯過來就是紹興堪稱東南最美的地方,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紹興的山水搭配十分協(xié)調(diào),山多了就成了窮鄉(xiāng)僻壤,水多了就成了汪洋澤國。只有紹興,雖然有山,卻不十分陡峻;雖然有水,卻鮮有水患,真是讓人流連忘返。

正是在這樣一座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劉伯溫度過了人生中最閑適的三年。

劉伯溫在紹興寫的《遣興》六首,很能反映他當時的閑適心情,比如其中有這么一首:

積雨兼數(shù)旬,天氣涼有余。

青苔交戶庭,始覺人跡疏。

地主多閑園,可以種我蔬。

兒童四五人,蔓草相與鋤。

既倦則歸休,臥閱床上書。

無事且為樂,何者為名譽。

梅雨季節(jié),天氣微涼,種種蔬菜,讀讀書,每日無事,當真是悠然自得。

紹興歷來都是文士輩出的地方,像劉伯溫這樣的名士,自然很快就打入了紹興的文人圈子,結(jié)交了一大批朋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著名的王冕——我們小學時候?qū)W過一篇叫《王冕學畫》的課文,就是根據(jù)這位同學童年的故事改編的。

劉伯溫在來紹興前便聽人說起過王冕,恨不能相識,兩人正式見面則是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雖然兩人從三觀上來講不是一路人:王冕是個真正的處士,而劉伯溫卻對忠君報國念念不忘,但兩人畢竟有一個共同語言,那就是對書畫的愛好。而且在被羈管紹興后,流連于山水的劉伯溫對官場的那份熱情也漸漸淡了下來,這兩人最后成了莫逆之交。

羈管畢竟不同于囚禁,只要不離開紹興或者離紹興別太遠,劉伯溫的行動并未受到太多的限制。于是,這三年里他又撿起了當年的驢行裝備,足跡幾乎踏遍了整個紹興已開發(fā)或者未開發(fā)的旅游景區(qū)。而且多次做中短途旅行,前往蕭山、杭州,游活水源、靈峰寺,登松風閣,總之小日子過得要多安逸有多安逸。

值得一提的是,劉伯溫尤其喜歡和僧人打交道。一方面是因為他此時的心境與萬法皆空的佛義比較契合,另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佛寺古剎往往坐落在風景獨勝之處,去旅游總少不了這種地方。

也正是在這三年,劉伯溫寫作靈感大爆發(fā),寫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章詩篇。就文而言,無論是堪與柳宗元《小石城山記》媲美的《出越城至平山記》,還是被評價為“讀之神骨俱冷”的《活水源記》,以及設喻神奇、辭章華美的《松風閣記》,都堪稱文苑精品;就詩而論,既有詩韻工穩(wěn)、格律熨帖的唱和詩,又有即景抒情、富有濃郁的悲涼情調(diào)的即興之作。所謂“官場失意文場得意”,好的文學作品似乎總是眷顧政治失意人,這三年的羈管生活,反而給劉伯溫的詩文創(chuàng)作提供了難得的心境、物境,形成了仕途得意之時無法企及的創(chuàng)作高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