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十分感慨地說,后來也就是去了香港以后她常想起我,想起我時她就想時光倒回去,回到少女情竇初開的那封信中去,去留下姓名,留下約會的時間和地點……
“夕陽即使是一枚金幣/也買不回昨日的光陰”。她又吟起了我寫給她的《黃昏》那首詩里的這兩句。
劉萍婚后的日子并不幸福,老公雖有錢卻是一個沒文化沒情調(diào)的庸人,兩人也就談不上有什么愛情。香港有些人原本就看不起大陸人,他們在大陸找老婆多半是為了找一個花瓶,讓自己有面子。這樣的生活中,我的影子她總是揮之不去。
這次她回來是想組建一個演出團隊。她小時候愛好唱歌、跳舞,現(xiàn)在長長的T型臺可以延伸她的夢想,作為點綴她枯燥無味生活的亮色。她的老公不允許她有自己的事業(yè),也根本不把她要做的當一回事,料她沒有能力做到。
當時申辦演出團只需在文化局拿到一個批文就可以。批文她已經(jīng)拿下來了,她說我要是能有興趣的話出頭組辦更好。我說,“好哇,求之不得,反正我在家也沒有啥事可做。”
其實我自己也有很多夢,我不是一個善于思考的人,我只知道往前走,往無路處走;偶爾,也會停下來干脆不走。
我一直以為夢是人在睡眠狀態(tài)的一種思考方式,它無意中表現(xiàn)了我們在清醒狀態(tài)的某種深層思索痕跡,映射了我們下意識的一種狀態(tài)。通過這種狀態(tài)我們?nèi)ナ崂碓?jīng)的生活亂藤,做一個解釋或預(yù)知到未來生活狀態(tài)的某種暗示,這種自我暗示的確能夠從我們本身的生活中找到一種或許多種對應(yīng)。
我租下了一座較為豪華的辦公場所作為培訓場地,在報紙上刊登并在街頭上散發(fā)招聘文藝學員的廣告。學員每人交十元報名費,七十六元的培訓費,錄取為正式演員后每人還得交三千元押金。
兩個月下來,我收了十八萬元到賬上。報名費三萬多,培訓費七萬多,還有的是演員的押金。能收這么多的錢是源于人們的明星夢。
演出團的演出讓劉萍很是高興,她在內(nèi)地的日子里只要有時間都會一場接一場地來看演出,高興時還到臺上唱唱她喜歡的歌。
好景不長,顛沛流離的演出中我發(fā)現(xiàn)維持演出團的生存比想象中要困難得多。三十多位演員,演一場下來收入只有一兩千,要支付演員的工資和各種費用實在是入不敷出。
在劉萍回香港以后,我將演出團轉(zhuǎn)讓給一位姓付的中年生意人,他本身有錢,接手演出團是看重團內(nèi)有很多年輕漂亮的女演員,說即使虧點錢也愿意圖個養(yǎng)眼。就這樣我分走了八萬元現(xiàn)金,把團長的位置讓給他。
我曾經(jīng)對團里的一些演員說過易人經(jīng)營的事,她們都不愿意,這些美女們自信演出團能夠紅遍全國,她們能夠出大名,因為她們有才藝,有我這個文化人團長。我也確實是團里的靈魂,我這個年輕團長的思想、煽動力給了她們激情、夢想、自信,我又為她們勾勒了一幅美好的前程。她們說只要我不走,她們連工資都可以不要。
可我還是走了,灰溜溜地夾著尾巴走了,不敢跟演員們告別,把這么多人的夢換成了八萬元現(xiàn)金一走了之。后來只要一想起那些青春美麗的面孔,那些渴求成功的眼神,我的心中就不免羞愧難當。
果如我所料,演出團沒支撐到半年就解體了,連同那個年代眾多生澀的明星夢消失了。
90年代的第一個春天在我心中來得那樣的早,重慶這個山高水長的城市處處花香鳥鳴,四周靜立的群山望著不忍離去而又匆匆遠去的兩江水,昭示著遠方還有大海,還有和我們以及我們生活的城市有著某種關(guān)聯(lián)的深邃和激情……
二十五歲的我,內(nèi)心像春天的草木在吐新芽孕花蕾,又猶如一頭被自己肉體囚禁著的困獸,雄心激動不已,在一個新的年代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