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人的陰謀 4

血色歸途 作者:伯都


“親愛的馬隆,問題其實很簡單。這把手槍只有袁文淵和袁文道兄弟倆碰過。我想,日本人應該很了解袁文淵的個性,或許知道假如用家人的安全來威逼他的話,袁文淵會翻臉,會站在袁文道那一邊?!?/p>

“哦……我明白您的意思了,日本人故意激怒袁文淵,讓他拿槍指著那個外交官,可目的是什么,難道他們提前就知道袁文道會搶槍殺人?”我說。

“要我看,人不是袁文道殺的?!备ヌm教授說。

“袁文道沒殺人?那兇手究竟是誰?”聽了這話,我倍感興奮,急忙催問弗蘭教授,希望他盡快解開這個謎團。

“這點得感謝馬隆,雖然我像福圖納托一樣,被他關在酒窖里,不過他每天都給我送來當日的報紙?!?/p>

“老伙計,我可沒像蒙特利索一樣用磚墻把你砌起來?!?/p>

看樣子,弗蘭和馬隆都是美國偵探小說家愛倫坡的忠實讀者,他們所說的福圖納托和蒙特利索,是愛倫坡的小說《一桶白葡萄酒》中的人物。

“德國的新聞報道有一個優(yōu)點,那就是詳細。有關袁文道殺人的報道把案情敘述得很詳細。第一聲槍響后,子彈打在地上,槍口應該是指向地面。第二聲槍響之前,所有新聞報道都是說,袁文道兄弟倆扭打在一起,將槍口高高朝上,兩人最后到了一個角落里。這時,第二聲槍響了,袁文道的妻子被擊中。請大家注意,這時候的袁文道與他妻子的位置近乎平行,子彈怎么會打中他妻子呢?而站在他妻子對面的是那個戴墨鏡的人,應該說這人疑點最大。”

弗蘭換了張紙,畫好圖,繼續(xù)說:“好了,先生們,我們再來看袁文淵的死。這人是死在屋門外,后腦勺中彈。按照魯克警長的敘述,他是聽見第三聲槍響后,才一瘸一拐地跑回現(xiàn)場的。這時,袁文道背對著魯克警長,拿著手槍,人已經瘋了。日本外交官在哪兒?他恰恰正對袁文道。大家想想,袁文道沒有開槍殺日本人,反倒開槍殺了自己的堂弟,從邏輯上推不過去。精神失常的人行兇殺人,他們大都直面死者,而不會背對死者。袁文道真要殺了他堂弟,應該是面對被害人,背朝日本外交官。值得大家注意的是,那位戴墨鏡的人這時的位置,正好面對著屋外?!?/p>

“可在場的人都聽見了三聲槍響,袁文道的確開了三槍。戴墨鏡的人真要開槍的話,怎么會沒有槍響呢?”我問。

“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后來想起幾年前我的一個學生講起一件案子。他是一名律師,當時正替一個被捕的間諜辯護,這人被控的罪名中有一項是殺人罪,用的手槍是沒有聲音的,叫無聲手槍。想到這里,我頓時明白了,這個戴墨鏡的人很可能使用了無聲手槍,就像鋼筆毒氣槍一樣陰險的武器?!?/p>

“鋼筆毒氣槍?”我不解地問。

“前幾年,在倫敦布魯姆斯伯利地區(qū),一位旅館侍者死了。醫(yī)生診斷他是自然死亡,此事本可以就此平息。但是,死者在咽氣之前講了一個情況:在他打掃房間衛(wèi)生時,撿到一支客人落下的自來水鋼筆。他偶然觸動了一下筆帽上的別針,使他詫異的是筆中突然噴出一股芥子氣,射向他的一只臂膀。這個侍者頓時頭暈目眩,當場休克。這位侍者的死因無疑是心臟病所致,但正是鋼筆噴出的芥子氣引發(fā)了心臟病的發(fā)作。這就是鋼筆毒氣槍的故事,它同無聲手槍一樣,都是殺人于無形的利器。”

“上帝,太可怕了!”馬隆驚嘆了一聲。

弗蘭教授說:“親愛的馬隆,比這更可怕的是日本人的陰謀,這是一個策劃周密的計劃。黃先生,從你出發(fā)開始,我想日本人已經知道你們的計劃,所以他們趕在你之前,找到了袁文道。在他們看來,袁文道替自己服務,這是最好的結果。若不行,就加以阻攔,讓他無法歸國。袁文道殺人的事,是日本人蓄意制造的陰謀,他們想讓這人被投入監(jiān)牢,甚至判處死刑,借德國人的手殺了他。”

“洗衣鋪的人追殺我如何解釋,袁文道不是瘋了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