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 臺源寺之戰(zhàn) (1)

戰(zhàn)場上的蒲公英 作者:王外馬甲


7月26日,根據(jù)總隊的命令,傘兵分隊加強了對洪羅廟周邊地域的警戒防御,而當?shù)赜螕絷爠t承擔起接應空降人員和物資的任務??墒?,游擊隊員對設置空降場地的“業(yè)務”并不熟悉,需要給他們提供技術指導。蔡智誠因此就被派到了周治的那個連。

王偉能游擊隊各部的番號很奇特。他們以連為基本單位,不按照數(shù)字編序,而是給每個連賦予一個挺漂亮的詞語作為頭銜,比如“光榮”、“勇敢”、“堅強”、“勝利”之類。“周治連”的漂亮名稱叫什么不知道,反正大家都喊他們“瞌睡連”——因為這個連隊的主要任務是搞偵察和夜襲,官兵們平日里總是顯得迷糊困頓、一副還沒有睡醒的模樣。

“瞌睡連”的戰(zhàn)士到了晚上就來精神,所以夜間守候的差事就交給他們了。

其實,這幫家伙對飛機并不陌生。湖南衡陽是抗戰(zhàn)期間中日空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之一,從1938年起,這里的天空就布滿了各類飛機的航跡,中美混合大隊首次擊落“零式飛機”的戰(zhàn)績就是在衡陽上空創(chuàng)造的,1944年底的“衡陽大空戰(zhàn)”更是號稱“空中皇軍的末日”,一舉終結了日軍在華南戰(zhàn)場的制空權。

抗戰(zhàn)八年,“瞌睡連”見過的飛行員太多了,蘇聯(lián)的庫圖佐夫,美軍的忒布,中國的吳國梁、曾家棟……扳起指頭可以數(shù)出一大串,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過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還要屬1945年元月份的那一次,一架給第三戰(zhàn)區(qū)送軍餉的運輸機墜落在樟樹山——“媽拐!八個大箱子全都裝著錢,地上鋪滿了新嶄嶄的鈔票。啊喲喲!就像是沖夢(做夢)一樣……”

關于“中美聯(lián)合部隊”空降的情況,傘兵們當然不能直接透露給游擊隊,只是告訴他們說:“姜鍵隊長在上峰面前講了好話,美國人答應空投一批武器裝備,請大家準備接收。”——這讓隊員們十分高興,大家立刻情緒激昂地投入了各項準備工作。

空降場地很快就布置好了。可是,26日晚上飛機沒來,27日也沒來,等了兩三天,有些人就開始發(fā)毛了:“拐!莫是拿老子們耍寶,逗霸場的吧……”

“莫性急,耐點煩。人家從美國飛到中國,總要花費幾天時間不咯。”還是周治連長比較有水平。

7月29日凌晨,天還沒有亮,遠處隱約傳來了飛機的引擎聲,嗡嗡嗡、嗡嗡嗡……起初像蚊子叫,后來像蒼蠅響,守候了一整夜的人們紛紛站起身來仰頭眺望。

“來了!來了!果下子只怕是來了。”

“加把火,趕緊加把火。”蔡智誠急忙指揮大家往篝火里添加柴草。

“看吶!是飛機,一架、兩架……”這時候,夜空中的運輸機也發(fā)現(xiàn)了地面的指示,開始投放降落傘。

“是果里啦!對準果里丟啦!”游擊隊員們手舞足蹈、歡呼雀躍。

“姜隊長夠霸氣!美國人說話上算!”

“老子們打仗,再也不用害怕小鬼子了。”

……

29日這天,除了王偉能游擊隊,還有另外幾支游擊武裝也得到了美軍的空援物資。因此,一個月以后,衡陽街頭就出現(xiàn)了這么一伙人馬——穿著草鞋、叼著旱煙,可手里卻拎著卡賓槍、腰上掛著小手雷、肩上還扛著火箭筒——氣得國軍74軍的官兵直跳腳:“哪里來的游擊隊?比我們王牌主力的裝備還要好。”

可在當時,蔡智誠卻顧不上替游擊隊員們高興,他趁大家忙著收揀降落傘的時候趕緊跑回自己的陣地,打聽這個“中美聯(lián)合部隊”到底有多少兵力。

潘崇德告訴他,所謂“聯(lián)合部隊”其實只有傘兵二隊的3、4、5、6分隊和三十多個美國兵,總共一百多號人,姜鍵隊長和三分隊是跳傘下來的,其他人員都是機降。不過,由于天黑看不清地面,有兩個傘兵在降落時崴斷了腿,立馬又坐著飛機回去了。

“中美聯(lián)合部隊”降落以后就駐扎在牧云峰。但傘兵一、二分隊卻沒有回到先前的兵營,他們奉命向渣江村(今渣江鎮(zhèn))方向轉進。

渣江村位于洪羅廟以東二十公里。如果把蒸水作為一條航運紐帶的話,這條小河經(jīng)洪羅廟向東流淌,在渣江村附近轉了個九十度的彎,又繼續(xù)向南奔流二十公里,就到了臺源寺鎮(zhèn)。從地圖上看,渣江村、洪羅廟和臺源寺這三個地方正好處在等邊三角形的三個頂點上。

當時,洪羅廟附近有兩個較大的日軍據(jù)點,一個是西南方向的金蘭寺鎮(zhèn)、一個是東南方向的臺源寺鎮(zhèn)。接到“轉進渣江村”的命令,傘兵們立刻就明白下一步將要攻打臺源寺了。

(這里需要貼張地圖)

這時候,部隊重新進行了編組。一、二分隊編為一隊,三、六(工兵)分隊編為二隊,迫擊炮分隊、重機槍分隊和美軍合為三隊——顯然,這是預先制訂好的作戰(zhàn)計劃,蔡智誠他們的任務是繞到臺源寺的左翼實施突擊。

7月30號上午,一二分隊向渣江村搜索前進,走到蒸水河上的一座公路橋附近,擔任尖兵、領先本隊將近一公里的戰(zhàn)斗組(班)發(fā)現(xiàn)前方出現(xiàn)了日軍的汽車,隨即在橋頭埋伏下來實施阻擊。

不一會,敵人車隊到了。傘兵的火箭筒首先開火,把開在最前面的卡車掀到橋底下去了,接著又是一陣猛烈的槍彈掃射……戰(zhàn)斗進行得很順利,等蔡智誠他們趕到現(xiàn)場時,三輛滿載稻谷的軍車都已經(jīng)報銷,隨車的六個鬼子兵也被打死了。

這之后還發(fā)生了一件趣事。一分隊的劉盛亨隊長用電臺向姜鍵少校報告戰(zhàn)果,順便提到戰(zhàn)斗中有個日本鬼子叫喊:“別開槍,別開槍”,好像是東北口音。劉盛亨原本是想炫耀自己分辨各地方言的本事,卻沒想到姜鍵聽了以后很不高興,埋怨道:“明知道是東北人,你還打死他干啥?”——劉盛亨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那家伙不是個“能講中國話的日本兵”,而真的是姜隊長的老鄉(xiāng)。

當天中午,一二分隊進入渣江村,發(fā)現(xiàn)村里的鬼子兵都已經(jīng)撤走了。很明顯,日軍已經(jīng)得知國軍部隊逼進衡陽的消息,正迅速收縮兵力,企圖固守縣城和臺源寺等重要據(jù)點。

臺源寺鎮(zhèn)位于蒸水河畔,是日軍在湖南的軍需糧庫。這個地方有一座宋代的古剎,因為是佛教“天臺宗”的傳播源地,所以稱為“臺源寺”,小鎮(zhèn)也因此而得名。

駐守臺源寺鎮(zhèn)的日軍頭子是個少佐級別的軍需官,統(tǒng)領著一個步兵中隊和一個馬隊,總共有二百多人和百來匹馬。小鎮(zhèn)的兵力雖然不多,卻并不容易攻打,因為日軍第20軍(司令官坂西一良中將)的軍部就設在衡陽,臺源寺實際上是整個20軍的糧食總站。而在當時,衡陽駐有日軍68師團的第57旅團(前任旅團長志摩源古戰(zhàn)死,時任旅團長為黑獺平一少將),不遠處的邵陽還有116師團(師團長菱田原四郎中將),一旦傘兵的進攻行動打成僵局,就會有遭到敵援軍合圍的危險。

但總的來看,局勢對國軍是十分有利的。日軍第20軍主力已經(jīng)在先前的“雪峰山戰(zhàn)役”中消耗殆盡,新補充的兵員都是1945年3月份緊急征集、剛參軍不久的“菜鳥”,許多人甚至連“乙類兵役條件”也達不到,簡直算是半殘疾人。比如被傘兵俘虜?shù)囊粋€日軍機槍彈藥手,上千度的近視眼,眼鏡掉了連路都沒法走,可這樣的家伙居然可以當上機槍副手,原因不過是他有點力氣、能夠扛得動子彈箱,那么其他人的本事也就可想而知了。

這個時候,國軍74軍已封鎖了衡寶公路,第100軍正在攻擊衡陽縣城。傘兵部隊的任務是迅速奪取日軍糧食總站,只要攻克了臺源寺,敵20軍的三個師團和四個獨立混成旅團就都得餓肚子了。

臺源寺戰(zhàn)斗是在1945年8月2日凌晨打響的。攻擊部隊分成三路展開進攻,一路是“中美聯(lián)合部隊”的國軍和美軍共一百七十多人、外加王偉能部的幾個連;一路是夏建寅率領的“挺進軍突擊總隊”以及“兩衡游擊司令部”的人馬;另一路是傘兵一二分隊,配合他們行動的是周治的那個“瞌睡連”和“洪市青年堅強連”。

一二分隊進入攻擊位置的時候天還沒有亮,四下里非常安靜,只是隱約能聽到從二十多公里外傳來的陣陣炮聲,那是100軍正在轟擊衡陽的日軍陣地。

與往常一樣,蔡智誠和傳令兵潘崇德依然緊跟在周之江隊長的身后,不過這一天他們的旁邊還多了一個人,那是狙擊槍手陳保國。

陳保國是湖北人,以前是當陽玉泉寺的和尚。1940年日軍在湖北當陽槍殺寺院僧眾,還縱火燒毀了玉泉寺,小和尚走投無路,一氣之下就脫掉袈裟當了兵。他只記得自己俗家姓陳,卻不知道本名是什么,于是就給自己取了個豪情萬丈的稱號,叫做“保國”。只可惜軍隊里卻沒有人理會這個響亮的招牌,上上下下都喊他“唐僧”,因為《西游記》里的唐三藏原本也是姓陳的。

書上的唐三藏愛念緊箍咒,這軍隊里的“唐僧”也很啰嗦。那段時間,傘兵們手里攥著許多王偉能派發(fā)的“金庫券”,生怕用不掉,所以每天都買魚買肉、殺雞宰鴨,在大快朵頤的同時也整得烏煙瘴氣滿地葷腥。“唐僧”對此很看不慣,人前人后總是嘮叨著“作孽、罪過”之類的難聽話,搞得大家頗不耐煩,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吃飯。

周之江隊長的飲食比較清淡,也不知是因為信佛還是為了養(yǎng)生,他隔三岔五地就要吃一吃素,這個習慣倒是十分符合和尚的要求,于是就把“唐僧”喊來搭伙。分隊長的身邊也就因此多了個狙擊兵,正好可以湊成一個戰(zhàn)斗小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