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值得一提的是,曹禺曾經(jīng)讓英若誠把這樣一封信,當著他自己的面讀給了那位美國劇作家阿瑟·米勒聽,至今洋人劇作家也不明白是發(fā)生了什么事和究竟是什么意思。大約,他是永遠也不可能明白的。
好像就在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前,巴金還給曹禺寫過一封情真意切的信——“希望你丟開那些雜事,多寫幾個戲,甚至一兩本小說(因為你說你想寫一本小說)。我記得屠格涅夫患病垂危,在病榻上寫信給托爾斯泰,求他不要丟開文學創(chuàng)作,希望他繼續(xù)寫小說。我不是屠格涅夫,你也不是托爾斯泰,我又不曾躺在病床上。但是我要勸你多寫,多寫你自己多年想寫的東西。你比我有才華,你是一個好藝術(shù)家,我卻不是。你得少開會,少寫表態(tài)文章,多給后人留一點東西,把你心靈中的寶貝全交出來,貢獻給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
后來,曹禺師曾激動地寫了一首詩作答——
死去原知萬事空,
忍看山河代代窮!
從今再不事雜瑣,
拼將殘勇賦春風!
明白了,人也殘廢了,大好的光陰也浪費了,
讓人明白是很難很難的??!這是很不是滋味的悲劇。
曹禺利用晚年的寶貴時間,緊握手中的筆,再一次把心里的寶貝奉獻給讀者和觀眾的決心已下。然而,下決心容易,實踐起來卻是很難很難的。這一點對他來說,也是始料未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