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求娶(7)

帝皇書 作者:星零


一年后,韓子安建大靖王朝,感念帝氏家主禪讓之義,又因帝盛天閑游天下,便封其侄帝永寧為靖安侯,掌管晉南十萬兵馬,并立下圣旨,靖安侯與當朝皇子共享皇位繼承之權(quán)。

此旨一出,天下震動,帝氏一族的尊貴榮耀無出皇室,被尊為大靖國之柱石。

數(shù)年后,靖安侯得一女,視為掌上明珠。太祖聞之欣喜,親賜名梓元,并降旨帝家,定下忠王嫡子與帝家幼女的婚事。

當年的忠王韓仲遠,便是如今的嘉寧帝。

此后數(shù)年,靖安侯曾屢次上書,請辭皇位繼承之權(quán),太祖始終未應(yīng)其所求。重昭四年,因早年戎馬生涯里所患的舊疾復發(fā),太祖崩于昭仁殿,留下遺旨立忠王為帝,世子韓燁為太子,而那道傳位圣旨的最后一句卻是:帝家幼女,上承于天,斯得重任,榮封太子之妃。

太祖駕崩時,太子韓燁六歲,而帝梓元不過兩歲稚齡。

何來上承于天?那不過是太祖給帝家留下的最大榮寵罷了。

帝家權(quán)握晉南十萬兵馬,當年甘愿放棄皇位的善舉又得天下敬重,在太祖駕崩、王朝不穩(wěn)的頭兩年,是靖安侯對嘉寧帝的全力支持,才使大靖安穩(wěn)渡過了波譎云詭的朝堂之亂。

嘉寧帝為示皇室對帝家的善意,甚至下旨將帝家幼女帝梓元以公主之禮迎入京城休養(yǎng),奉為皇室上賓。

當時,天下百姓皆以為待太子長大,大靖最尊貴的韓帝兩家結(jié)秦晉之好時,便可續(xù)寫當初太祖和帝盛天的佳話。只可惜嘉寧六年,靖安侯私調(diào)八萬大軍擅離晉南,長驅(qū)直入北方邊境,并欲勾結(jié)北秦發(fā)動戰(zhàn)亂。消息傳來,舉國震驚,嘉寧帝迅速修國書詰問于北秦王,派遣大軍遠赴邊境,同時讓左相姜瑜帶上賜罪的圣旨前往晉南。

令人費解的是,靖安侯并未認罪,甚至在帝氏宗祠前當著滿城百姓和左相自刎以證清白,將帝氏一族推入了天下注目之中。說句實話,即便晉南大軍突入北部,舉國百姓也不相信靖安侯有不臣之心,再加上靖安侯的慘死,大靖王朝比以往任何時刻都更加動蕩不安,諸王瞧得契機,皆有異動。

就在此時,左相姜瑜在靖安侯府搜出了靖安侯與北秦王密謀造反的書信,昭告全城后,以雷霆之勢斬殺了帝氏宗族一百多口人和數(shù)百旁支,一夜間帝北城血流成河。人心惶惶之時,帝北城守將洛川率留守的兩萬守軍向嘉寧帝投誠,并幫左相迅速控制了帝北城。

帝北城的消息傳至天下時已經(jīng)太晚,帝氏一族滅絕已成定局。更何況,數(shù)日后遠赴北部的帝家八萬大軍遇上北秦鐵騎,被坑殺于青南山下,此時,整個王朝都沉默了下來。

這八萬大軍的覆滅意味著,自此以后,大靖王朝最尊最貴者唯有皇家。

史家論功過,向來勝者王侯敗者寇。有誰敢觸帝王之怒,累得滿門受禍?

此后長達數(shù)年,凡曾與帝家交好的臣子都被流放或誅殺。嘉寧帝手段鐵血,以至上至朝野,下至民間,都不敢再提曾禪讓天下、顯赫大靖的帝氏一族。

而自這場謀反里,天下百姓也確定了一件事,就是當年奪下北方、在大靖王朝地位不下于太祖的帝氏前家主帝盛天早已亡故。否則以她的脾性,絕不會看著帝氏一族自此斷絕。

帝氏孤女帝梓元,太祖曾昭告天下的太子妃,從那時起,便成了整個大靖皇室的禁忌,被圈禁于泰山國寺。整個帝家,除了一個還未被撤去的太子妃虛位,便什么都不剩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