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來函,女性散文的編織方法 1

象牙塔下 作者:廖梅


隔周,林健康收到一封來自日本的電郵。

在樓梯口,伴隨著“叮咣”的炒菜聲,林健康嗅到從自家廚房飄出的蘿卜燒肉的濃郁香味。他三步并兩步跳上臺階,打開房門,高聲道:“我回來了,真香啊!”

陳小蘭圍著圍裙,邊說話邊揮鏟:“餓不餓?馬上就開飯,你來盛飯!”

“中村浩二,你還記得嗎,念碩士時的那個日本同學?今天給我來了封電郵。”林健康興奮地說,全然沒有理會小蘭的話。

“記得,染黃頭發(fā)的男生。”陳小蘭問,“他還在東京大學教書嗎?”

“還在。”林健康洗手,“他們明年要啟動一項近代中國的研究項目,可以請校外研究員。他跟我通了個氣,希望我能參加。”說來難以置信,中村浩二是林健康念研究生時交到的第一位好朋友。

林健康雖和中村是同門師兄弟,但下了課從不跟這個外國人打交道。林健康天天待在圖書館看書,中村浩二也天天待在圖書館,兩人這才漸漸熟悉。有一天,中村坐在林健康背后,唉聲嘆氣,說是看不懂書中的文字。

林健康湊上去一瞧,原來是內(nèi)藤湖南訪問杭州靈隱寺的游記。

林健康基本看懂,中村大驚。林健康解釋,文中所用漢字,都是中國古代文人筆下的常用詞匯,對中國人來說很容易理解,他背過《古文觀止》。

看著中村迷惑的樣子,林健康繼續(xù)解釋:“有次日語老師拿了一本日本幼兒讀物來,大家全傻了,統(tǒng)統(tǒng)是平假名片假名,沒有一個漢字,我們根本分不出哪幾個片假名組成一個單詞。日文中的漢字,除了‘手紙’等少數(shù)詞,大部分和中文漢字意思相近,所以,對中國人來說,漢字越多的文章越好懂。你等一下!”林健康放下書本,轉(zhuǎn)到書架后面,不一會,拿了本書出來。

“你看,”他匆匆找到一頁,“內(nèi)藤的后幾句,引用的就是周密《武林舊事》的原文!‘自飛來峰轉(zhuǎn)至寺后,諸巖洞皆嵌空玲瓏,瑩滑清潤,如虬龍瑞鳳,如層華吐萼,如皺縠疊浪,穿幽透深,不可名貌。林木皆自巖骨拔起,不土而生。’怪不得你看不懂,內(nèi)藤直接把原文漢字搬上來了!”

中村恍然大悟:“哪路好刀,原來如此!這些漢字,現(xiàn)在日本人都不太用。漢字太多的文章,日本年輕人看不懂。我是專業(yè)人士,比別人好一點。”他微笑自嘲。

甲午戰(zhàn)爭以前,漢語曾是日本中學的必修課,很多日本人會看會寫中文,甚至會做中文律詩,以通曉中國古典文化為榮,但是不會說中文,正如今天中國學生學的啞巴英文聾子英文,與中國人交流,往往借助筆談。

不少晚清名人,比如黃遵憲和梁啟超都留下和日本人筆談的記錄。清朝駐日公使黃遵憲寫道:最近看中一個日本姑娘,想娶她為妾。日本人問:是美人嗎?黃遵憲說:是美人。日本人說:是美人就要請美國總統(tǒng)幫忙。當時美國總統(tǒng)正在日本訪問??梢娙毡救藵h語水平很高,不僅可以暢談國家大事,還能準確使用雙關(guān)語。

內(nèi)藤湖南是日本明治時期的新聞記者和編輯,戊戌變法后多次訪問中國,后來成為日本著名的漢學家,也是漢學研究中京都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其所著游歷日記,又超出一般日本官僚,千錘百煉,文采飛揚,頗有桐城之風。

林健康坐下說:“我解釋給你聽吧。”

晚上,林健康請中村一起去國定路上的小飯館吃飯,也沒征求中村意見,自己做主點菜,又要了一瓶啤酒。

兩塊錢炒一大盤的螺螄率先上桌,中村張大嘴,瞪大眼,就是不肯動筷子。

“吃啊,”林健康慫恿,“這是美味佳肴!”

中村謹慎搖頭:“我從來沒吃過,看起來很特別。”

林健康介紹:“螺螄是中國江南地區(qū)常見的食物。”

“是嗎?你們天天吃?”中村好奇觀察,“像日本人吃面條,聲音很大。”

“螺螄春夏才上市,冬天沒有。吃法跟海螺差不多,你嘗嘗。”

“這個,還是有點困難。”

林健康想了一下,問:“魯迅,魯迅你知道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