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鶴濱明白了毛澤東的“手語”與目光所表達的意思,便快速將口罩塞進提包里。毛澤東不愿意用這個潔白的口罩把自己與周圍的人隔開來,尤其是不能與正在操作的工人們區(qū)分開來,因為他們在這種環(huán)境里工作,離發(fā)射粉塵的高爐最近,吸進去的粉塵和有毒的氣體最多……王鶴濱當時很奇怪,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工作,怎么沒有相應的防護措施,連一個簡單的口罩都沒有。
為了工作上的便利,領導后來把王鶴濱安排在菊香書屋大門對面的一套西房里居住。在菊香書屋的院子里,毛澤東身邊的工作人員特別注意從兩個房間里射出來的燈光,一是辦公室的燈光,一是紫云軒起居室的燈光,尤其是紫云軒的燈光,這燈光是顯示毛澤東活動的訊號。王鶴濱說,大家對這一訊號的關心,就像行車時注意紅綠燈一樣。其中,紫云軒的燈光,就是毛澤東生活中的信號燈。
毛澤東右側的床頭桌上放著一盞臺燈,只要他醒著,那盞燈總是亮著的,伴著毛澤東讀書。燈光下,他半躺半坐,或者側臥著,或用右肘支持著上半身的重量閱讀……直到他極想入睡的時候,或不能不睡的時候,才將燈拉熄。
在紫云軒起居室里,半床的書籍保證了毛澤東幾日內不會讀完。王鶴濱說,毛澤東為了看書方便,才把書放在了自己的身側,即仰臥時的左側。為了使半床書能平穩(wěn)地放在床上,毛澤東不得不把床上的彈簧軟床墊撤去,換上相同大小的硬木板。毛澤東讀書很認真,除了用眼、用腦外,還要動手,將閱讀中激發(fā)出來的新認識、新發(fā)現、新觀點,以及質疑、問題等記錄下來。為了尋查方便,對那些古裝書籍、借來的圖書,只好標記在紙條上夾在書頁之間,紙條尚有一部分露在外面。對一般書則直接標記在書頁之上,或作眉批,或記旁注,或用一些“△,○,-,×”等符號標記,還有各種線條:斜的、波浪形的、單線條的、雙線條的或三條線的……要破譯這些符號的含義,尚要一番精心的“考證”工作。毛澤東未看完的書籍,或剛看過、還需要看時,則卷著擺在順手的地方,或枕旁,或書堆上。他沒有折書頁的習慣,這可能與毛澤東年輕時在北京圖書館做過一段時間的圖書管理員有關。“主席對書是特別親切的,一有時間,他在院子里就拿著書看,外出的時候總是帶著書?!?/p>
在毛澤東的倡導下,在中南海機關大院內,專門為青年衛(wèi)士和職工們辦了一個業(yè)余學校,有七十多人。王鶴濱記得,毛澤東還以自己的名義請來五位老師開設了語文、數學、地理、政治、自然等課程。教室就設在一個平房內,大家利用業(yè)余時間來學習。
當年,毛澤東總是以沒時間看《參考消息》為借口讓王鶴濱來讀給他聽?!八屛易⒁庖幌隆秴⒖枷ⅰ?,有些國際性的動態(tài)呀,給他講一講。他說自己時間很少,我應該用他的稿酬,訂一些報紙,譬如香港的報紙,不管什么觀念的,不管是左的右的,都買來看,看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產生觀點了。”王鶴濱后面明白了,毛澤東的這種做法,實際上是為了鍛煉和培養(yǎng)年輕人洞察世事的能力。
在王鶴濱眼里,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大詩人,也是一位大書法家,從他獨創(chuàng)的書法形態(tài)中可以感受到他剛柔并濟的性格特點。毛澤東經常讀帖,數量也相當多,但未見他臨帖,他的書法自成一體,用筆灑脫,不受拘束,從不是把字體凝縮在中宮,而是充滿在格子內,下筆便沖出烏絲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