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印古籍傳承文化(2)

輿論領(lǐng)袖 作者:鮑丹禾


在張元濟整理影印的各種古籍叢書中,最費心費力的當(dāng)屬《四部叢刊》和《百衲本二十四史》。這兩部大書在文化方面的影響也最大,至今仍是海內(nèi)外古籍工作者常備的基本文獻。尤其是《四部叢刊》,從1915年開始醞釀,到1922年初編出版,費時7年,是中國現(xiàn)代出版史上沒有先例的浩大工程。《四部叢刊》前后印了初編、續(xù)編、三編,近500部書,匯集了中外的宋元明善本及一些精抄本。從定書目、選底本、文字???,到工程預(yù)估、印刷紙張,張元濟都親力親為。而其中最難的就是對版本的搜集挑選,為此張元濟幾乎訪遍了當(dāng)時中國有名的藏書家。這段經(jīng)歷,張元濟稱之為:“求之坊肆,丐之藏家,近走兩京,遠馳域外。”他還提倡印古書用國產(chǎn)紙,《四部叢刊》初編用紙分為手工連史紙和手工毛邊紙兩種,張元濟估計上海這兩種紙不夠用,還幾次派人到福建和江西去采購。當(dāng)時手工造紙本已銷路困難,如此一來獲得了轉(zhuǎn)機,紙價竟然上漲了。當(dāng)時有人說:“《三都賦》成,洛陽紙貴;《四部叢刊》出版,閩贛紙價飛漲?!?/p>

在《四部叢刊》出版之前,中國最著名的古籍叢書是《四庫全書》,但作為誕生于乾隆朝,以全國之力而成的大書,無論選目還是抄寫質(zhì)量,都頗受后來學(xué)者的詬病。而以張元濟一人之力編成的《四部叢刊》,無論在選目的精當(dāng),還是在??焙陀坝〉馁|(zhì)量方面,均遠遠超過《四庫全書》。

1928年,張元濟為《四部叢刊》專程赴日訪書。在一個半月的時間里,他飽覽了東京、京都等地圖書館的漢籍收藏,每天不停地閱選古書。雖然那時他已是年逾六旬的花甲老人,但他每天都要做筆記直到深夜。每到一處,都商借拍攝,然后帶回上海影印出版。

直到今天,一個讀書人要想看到那么多的宋元明善本,也只能去看張元濟的《四部叢刊》。這套書不但編得好,而且賣得也好,初編銷售就達到一百多萬元。

說起張元濟的愛書藏書,是有家族淵源的。他的祖上就有藏書閣“涉園”,張元濟中年以后,恢復(fù)了“涉園”。對于公家的涵芬樓和私人的涉園,張元濟公私分明,分得很清楚。他在購入徐友蘭的藏書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部《宋詩鈔初集》,曾經(jīng)為其先祖所收藏,上面還有他先祖的批注。作為后人,張元濟當(dāng)然想把這部書收回,但因為徐友蘭的熔經(jīng)鑄史齋藏書是為商務(wù)印書館所購,張元濟便將此事放在心中,按下不表。多年以后,他偶然逛書肆的時候發(fā)現(xiàn)另一部同樣的《宋詩鈔初集》,當(dāng)即買下,并向商務(wù)印書館的同事商議將祖上所藏那本換回。這件事公開后,成為藏書界的一段佳話。

當(dāng)然,在搜集古書的過程中,也有不少憾事。1906年,江南著名藏書家陸心源的后人打算出售陸氏皕宋樓藏書,這些藏書大多是極其珍貴的宋版書。宋版書流傳到民國時已經(jīng)非常稀少了,大約全世界流傳的宋本全部加起來,包括殘本,也就兩千多部,而當(dāng)時皕宋樓就有兩百部宋本,十分珍貴。消息傳出,日本人多次登門,希望收購。張元濟聞訊,立刻前往,希望將這批國寶留住。當(dāng)時全部資金不過40萬元的商務(wù)“慨然許以八萬購之”。

遺憾的是,國寶還是被日本人買走了。當(dāng)藏書運抵日本時,日本的漢學(xué)家喜出望外,稱此為日本的一大勝利。張元濟則是終身以此為恥,他在給友人的信中說:“今悔之無及,每每追思,為之心痛?!?/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