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元濟的官場生涯中,值得書寫的還有一筆:獲得光緒皇帝的召見。光緒怎么知道張元濟呢?1898年6月11日,光緒頒布《明定國是詔》,宣布變法。兩天以后,翰林院侍讀學士徐致靖以“國是既定,用人宜先”,上奏折“密保維新救時之才……委以行新政而圖自強”。徐在《密保人才折》中推薦了五人:康有為、黃遵憲、譚嗣同、張元濟和梁啟超。他對張元濟的推薦語為:“刑部主事張元濟現(xiàn)充總理衙門章京,熟于治法,留心學校,辦事切實,勞苦不辭。在京師創(chuàng)設(shè)通藝學堂,集京官大員子弟講求實學,日見精詳。若使之肩任艱大,籌劃新政,必能勝任愉快,有所裨益?!惫饩w帝立即命康、張兩人于6月16日預備召見。1898年6月16日,天還沒亮,張元濟和榮祿、康有為以及兩位外省知府在西苑等待光緒召見。幾個人依次覲見,兩位知府和康有為出來后,光緒宣召張元濟。
屋里別無他人,唯君臣二人相對。作為一個職務(wù)不高的官員,張元濟的激動之情可以想見,直到晚年回想這件事,張元濟依然有知遇之感。
當時滇越邊境發(fā)生劃界的爭執(zhí),光緒說,我們?nèi)绻扇巳ピ颇?,要兩個月才能走到;而外國人只要十天八天就可以到。中國道路不通,一切落后,什么都趕不上外國,怎么好和人家交涉呢?跪在殿下的張元濟面對思考著國家前途、憂心忡忡的皇帝,只能說一些寬慰的話。
這次召見的時間并不長,張元濟也沒有對變法有所建言,但是處境艱難的光緒給張元濟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時因為光緒頒布了《明定國是詔》,帝后兩黨的矛盾日漸加深。張元濟雖不激進,卻也同情變法,算是維新運動的邊緣人物。他當時勸康有為到南方去辦學堂,培養(yǎng)一批新人才,另外也可以緩和緊張的局面,但被康有為拒絕。
維新運動只維持了百日就告失敗。9月21日,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捕殺維新派??涤袨?、梁啟超逃亡海外,譚嗣同等六人被殺害。張元濟雖在外圍,也在新黨之列。有人勸他趕緊逃命,考慮再三,他選擇留下不走。在焦急的等待中,他跑去拜見李鴻章,天真地勸李鴻章對變法作些爭取,可能還有轉(zhuǎn)機。后來張元濟回憶,李鴻章聽罷,“瞠目視余者久之,默然無語”。
所幸,政變后的迫害沒有擴大化。政變引起了各國的關(guān)注,一時間謠言四起,英國領(lǐng)事表示要干預。清政府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不敢再有什么大的舉動,因此,張元濟終于沒有被抓捕。
雖然躲過一劫,但京官是當不成了,張元濟被“革職永不敘用”。從1892年入京會試,到1898年10月革職離京,將近七年,為官生涯戛然而止,讓他對清政府不再抱有幻想。以政治改革推動國家現(xiàn)代化的路斷了,以文化推動社會變革的想法依然存在張元濟的心中。性格寬厚的張元濟知道自己并不具備康梁改天換日的勇氣,于是決意避走上海,走一條文化啟蒙、知識救國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