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初的快樂來自向善的本性(1)

釋然 作者:陳陳


世人都在尋求快樂,但什么是快樂呢?

很多人都說,最初的快樂是來自童年的時候,那是因為童年是最適應萬物的本性,還未曾遭受世俗的洗禮。也有人以為擁有了金錢就擁有了快樂,于是竭盡全力追求金錢??墒牵疱X固然重要,但并非絕對重要,很多時候,即使擁有了全天下所有的金錢也依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快樂。只有當人們需要金錢時,它才會變得重要。否則再多的金錢也不過是一個數(shù)目而已,沒有過多的意義。

有人煩心重、脾氣壞,雖然有錢,依舊活得不開心。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拼命追求金錢、名利或者美色,是因為人們還不明世事運轉的道理,拼命為了一些外相的事物而勞苦奔波。這才痛苦度日。人人都有痛苦的一面,可是這痛苦不是來自他人,而是自身。只有當我們自己在遭遇不順心的事情時,需要自己承擔相關因果責任,從而使得自己的內心苛責自己,令自身痛苦不堪。因而也有人說,“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扇瞬⒉皇巧鷣砭蜁非筮@些外在的名利、金錢等物質的,名利場都是人們在被利欲熏心之后人為制造出來的。與之相反,人生下來就有一種向善的本性,三字經(jīng)上就有云:“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世人來到這個世界之前,上蒼賜予的最好的禮物。然而本性的守護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與本性相悖,卻極具誘惑的事物,有的人能夠堅持,有的人卻在誘惑中喪失了自我。

因而,人一旦執(zhí)著于追求錯誤的東西,違背了最初的本性,快樂也就隨之遠去。

傳說有一個常年居住在深山里的得道高僧就是遵循著自己的內心:

高僧從小就是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以平等的心態(tài)對待所有的事物。

在高僧很小的時候,他住在山林里面,每天與樹木聊天,與石頭談心;同時,他還經(jīng)常與山林里的野鹿追逐,與野豬玩耍,十分平和地與山林里的一切相處相生。

那時,山林里經(jīng)常有野人出沒,因為當時的人類也還處在進化中的階段,所以當時的野人與高僧的差距并不大。因而高僧從未把他們當做異類,而是把他們當做普通的人類一樣對待、交往。

高僧是一個心懷善念的人,當他聽到一句善言,或是看到一件善行,他的內心就會有一種“若覺江河,沛然莫之能欲”的感覺,這些善言或善行總能喚起高僧最心底的情感,這種情感就像是決堤的江水,像奔騰的千軍萬馬自山頂傾瀉而下,讓他的心為之震撼。

而他認為這是對于“人性本善”最好的說明。因為人們在聽到善言或看到善行時,會同時引起每個人自己內心深處有關善的共鳴。只要聽到或見到,就會產生情感而聞見知之。不論聞或見,都是一種經(jīng)驗,這種經(jīng)驗使得人們的內心會因善而連接在一起,而它在人們內心所激發(fā)的力量,能使人像江河決堤一樣,將心中善念沖涌而出。高僧認為這樣的向善是從一開始就存在于人們內心的,而不是由誰發(fā)明或提出的。當他發(fā)現(xiàn)這個事實,他更激動了,因為他知道,所有人都自出生起就擁有了這樣的善心,這是全人類的福業(y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