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5萬日元成本還有贏利的汽車

我的履歷書 作者:青木昌彥(Aoki Masahiko)


作為社長的我在諸多方向上作了決定和把控,具體實施就需要工程師的技術(shù)了。我跟稻川先生說,一輛車的成本要控制在35萬日元,要在35萬日元的成本上獲得利潤。

那時微型汽車的售價都在60萬日元以上,成本都在45萬~50萬日元,所以,35萬日元的制造成本要求簡直就是天方夜譚。但是我非常堅決,一定要實現(xiàn)。前面已經(jīng)講過,汽車排氣規(guī)則出臺的時候,公司在應對上失敗了,這件事大大挫敗了公司的整體自信心。這是我擔任社長以來推出的第一款汽車,如果不能引起反響,公司的未來就渺茫了。我當時就是這種孤注一擲的心情。

稻川先生當然知道挑戰(zhàn)35萬日元成本的難度,所以他聽我說完,一聲都沒吭。我接著說:“降低成本,我們可以把車上的煙灰缸拿下來,取消備用輪胎。”“就算那樣,也降不到35萬日元。”他說。最后我急了,“那我們干脆把發(fā)動機取消吧”。此時,他才終于體會到我一定要降低成本的決心。“那我試試吧”,他說。于是鈴木從此開始了艱苦的降低成本的技術(shù)挑戰(zhàn)之路。

這一定是以稻川先生為首的技術(shù)陣營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難題。汽車的成本取決于重量,重量輕,說明零部件等材料使用有限所以便宜,重的汽車成本就高。

稻川先生的小組于是開始挑戰(zhàn)汽車的重量,他嘗試過使用0.8厘米的鋼板,那時業(yè)界通常選用1.2厘米的鋼板制作車身。但如果鋼板太薄,用手指就可以壓出坑來,所以技術(shù)人員只能屢次反復地研究試驗。

為了降低成本,我們還作了其他的實驗、改革。比如將后面的座位用膠合板制作,但人坐上去不舒服,所以只能放棄。

經(jīng)過技術(shù)人員的努力,成本終于接近35萬日元。這樣,每輛車以50萬日元出售,再加上貨車沒有商品稅,所以利潤還是很值得期待的。我對奧拓寄予了很大的希望。

“為了便宜所以輕量化”,這個想法就成為鈴木的汽車制造的中心理念。車體減輕了一成重量,成本也就減少了一成。車體減輕了也有助于降低油耗,這一理念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