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基座上,有十塊浮雕格外引人注目,它反映了自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其中第一塊浮雕的內容就是“虎門銷煙”。每當看到浮雕上那一張張充滿苦難、憤恨、堅定、無畏的面孔時,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這場偉大運動的領導者——民族英雄林則徐。
提起林則徐,我們最先想到的是他虎門銷煙的壯舉、抗擊英國侵略者的霸氣和行動以及傲視權貴、身處逆境而屯墾戍邊的事跡。所以,在我們的心目中,林則徐是一個不畏艱難、憂國憂民、保家衛(wèi)國、英勇抗敵的民族英雄。那么,這些事跡,是否就是林則徐人生的全部內容呢?當然不是!真實的林則徐,還有更多精彩的人生華章。本書就從這里開始,帶領讀者朋友走近林則徐,去深入了解作為一代名臣的林則徐和作為普通個人的林則徐,那些不為人知的獨特履歷和精彩故事。
第一章 幼承家學的青年才俊
喜結良緣
1804年秋天,在福州城里的左營司巷,一戶普通人家雙喜臨門:第一喜是這家主人二十歲的兒子考中了舉人;第二喜是這家主人借著“鹿鳴宴”的喜氣,給兒子娶了媳婦。所謂“鹿鳴宴”就是科舉考試中的鄉(xiāng)試放榜的第二天,地方官為考中舉人的學子舉行的宴會,這是古代科舉考試的一項傳統(tǒng)和習慣。
這家的主人叫林賓日,其子林則徐。
林賓日之所以在“鹿鳴宴”這一天為兒子娶妻,是因為“洞房花燭夜”和“金榜題名時”是老百姓心目中兩件最大的喜事,把兩件喜事放在一起來操辦,真可謂喜上加喜,林賓日能不高興嗎?然而,最讓林賓日興奮的,還不是喜上加喜,而是他看到了這個家庭的出頭之日。林家家境貧苦,林賓日是乾隆年間的秀才,以教書為業(yè),收入微薄,家境最困難的時候,每到除夕之夜才能吃上一頓素炒豆腐,也只有到了這天晚上,掛在墻壁上的油燈才增加到兩根燈芯。這種家境能培養(yǎng)出一個舉人實在不容易。再則,林賓日生有三男八女共十一個孩子,而“三男”中的老大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老二林則徐就成了家里的長子,這位健康聰明的長子,是全家人最大的希望,他能有今天的成績,真可謂是家道中興的開始。
后來,林則徐果然不負眾望,他不僅考中了舉人,而且還考中了進士,成為一代廉吏,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那么,林則徐是怎樣成長起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