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庫爾班江·賽買提:我從新疆來(2)

我從新疆來2:我從哪里來 作者:庫爾班江·賽買提


2013年9月,我在土耳其和紐約做了一個月的背包旅行,原本是去度蜜月,陪我愛人圓她的夢,但最后成了我的一次自我覺醒之旅。我以前只是從別人嘴里聽過土耳其,從電腦上看過紐約。我以為土耳其和新疆差不多,相對開放,實際封閉,環(huán)境很復(fù)雜;我以為紐約像電影里一樣,有五光十色的曼哈頓,有混亂的布魯克林。我在土耳其待了二十天,參加了一場國際攝影展,見到了仰慕已久的馬格南前主席和VII圖片社的創(chuàng)始人,最具突破性的就是和他們面對面交流。我去了有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歷史的清真寺,就靜靜地坐在里面,或者拿著相機四處拍攝,沒有一個人過來攔過我,也沒人過來強制要求我必須做禮拜。在清真寺外,我看到在同一個水池邊做小凈的夫妻。我去了土耳其東南部、靠近敘利亞的邊境城市烏爾法,參加了一場庫爾德人的婚禮,我一個在自己婚禮上都沒有跳舞的人,在那場婚禮上開心地跟他們手舞足蹈。我在紐約住進(jìn)了布魯克林區(qū)最亂的一條街的一戶人家里,我還去了唐人街、法拉盛這樣久負(fù)盛名的華人聚集區(qū)。在十幾天都不能自由交流的情況下,我一個連abc都沒學(xué)好的人也不怕和路邊的美國人借個火了,嘴上說不清楚,咱還有手可以比畫。還有很多很多事情,是我以前從來不會想,更不會去做的,甚至包括在酒店的泳池邊曬太陽,我都去體驗了一把。

我在紐約的時候,北京發(fā)生了天安門暴恐事件,這也是第一次有暴恐襲擊發(fā)生在邊疆城市以外的地區(qū),還是在首都的心臟位置。每個經(jīng)歷過或者有親友經(jīng)歷過這種事件的人,聽到這樣的新聞都不會好過,我也郁悶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一早,一個朋友發(fā)來微信,說自己下班回家時直接被攔在了小區(qū)門口,保安不允許她進(jìn)入,要求她馬上搬走,只因為她是新疆人。她好說歹說,在房東的幫助下才回到了家,但小區(qū)給了她離開的最后期限。后來,我又接二連三地聽說幾位朋友都有這樣的遭遇。

當(dāng)我回到北京的家中,翻看自己旅行的這一個月拍攝的圖片時,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對紐約和土耳其的印象和很多人對新疆的印象是一樣的。我們都沒有去過別人嘴里說到的和屏幕上能看到的城市,我們都覺得那個地方很神秘或很危險,哪怕新聞里說那個地方的某個胡同發(fā)生了搶劫,我們都能想象成是整個城市的治安都混亂了——在自己根本沒去過那個城市的情況下。直到我真的站在那里的街道上,去感受、詢問、體會那里的文化,去體驗當(dāng)?shù)厝说纳?,和?dāng)?shù)厝俗谝黄鸷炔枇奶?,去了解他們的時候,我才明白,那些印象都是騙人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真的。就像人們看新疆,多少美麗的風(fēng)景和神秘的風(fēng)情,多少美味的瓜果和能歌善舞的俊男靚女,其實都是脆弱的、不堪一擊的畫面。新聞報道里的新疆人通常也是民族團結(jié)的擺設(shè)和脫貧的樣板,人們從來沒有機會看到大部分真實的新疆人是什么樣。他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吃瓜果,聚會上總有歌舞,但同樣有日常的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和很多人一樣擔(dān)心著飆漲的房價,發(fā)愁著擁堵的交通,操心著社會的種種不公,刷著微博微信,關(guān)注著快樂大本營的新嘉賓,追著韓劇和美劇的更新。大家身處同一片藍(lán)天下,生活也是一樣的,雖然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道理,但人們就是想不到,就像我對紐約和土耳其的印象一樣。

一年前那個拍攝《我從新疆來》的紀(jì)錄片的想法又開始在我腦海中翻滾,我著手寫了一個紀(jì)錄片策劃,把這些內(nèi)容發(fā)給身邊可能有興趣投資的人,和他們見面、聊自己的想法。一個月下來,沒有一個人愿意接這個項目,大部分人都在擔(dān)心題材敏感,拍了也放不出來。也有人覺得這不是個人應(yīng)該做的事情,是政府的責(zé)任,做了根本沒意義。當(dāng)然,還有覺得我能力不足,根本做不出來的人。幾天后,我有了新的紀(jì)錄片拍攝任務(wù),策劃也被塞進(jìn)了電腦的某個角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