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不叫他的真名,我們都叫他“情棍”。
他真是“情棍”。
他的女朋友真多,多得像碧潭的魚。
魚竿的一端,是一塊香噴噴的餌;魚竿的另一端,就是那綽號是“情棍”的釣魚人。
在臺北,我們不常碰面,因為他是女生宿舍的???,他的大部分時間要用來“孝敬”女孩子,要送往迎來。
自從我搬到碧潭以后,我每個月都會看到他。當然不是他一個人,每次見他,他的衣服換了,女朋友也換了。
這次我又看到他,居然只有一個人,面山望水,釣起魚來了。我走過去,朝他的肩膀拍了一下,他轉過頭來一看是我,趕忙說:
“哈!原來是你,怎么樣?隱居生活痛快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兒又有山又有水,你一定整天見仁見智了!……”
“不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但卻趕不上‘情棍樂釣魚’。我是看破紅塵的人,人家都去海外留學、往城市里跑,我卻溜到鄉(xiāng)下做田園派,來看你們都市里的人兒雙雙對對到這兒遠足,吸收我們的山林氣,釣走我們的國姓魚!”
“得了!得了!你說這些帶刺兒的話干嗎?人才既然下鄉(xiāng)來,做隱士就該像個隱士,別那么酸溜溜的!帶女朋友劃劃船、獨個兒釣釣魚,是我們這些無大志的人一點起碼的生活條件,又算得了什么!……”
魚漂忽然下墜,他趕忙把竿往起一揚,一條小魚活蹦蹦地跳出水面。他看了一下小魚,然后把它從鉤上解下來,又丟回河里去了。
“怎么?”我問,“釣起來又丟回去,發(fā)慈悲嗎?為何不學姜太公,干脆把魚鉤扳直?”
“不是慈悲,我是吃葷的,并且不像圣人,不必假惺惺地遠庖廚,我聞其聲,還是可以食其肉的。只是這條魚太小了,放它去吧!”
“你倒寧缺毋濫,不合你胃口的你不要?!?/p>
“就是這樣,人活著,若能把握住一個標準,‘合則留,不合則去’,‘難進而易退’,那就再好不過了。我不敢說我個人在任何事上都能把握這個標準,不過在釣魚和戀愛上倒做得差不多。”他神氣地點著頭,得意地笑著。
“把釣魚和戀愛相提并論,倒真是一針見血的高見!”我逗他說。
“這有什么不妥嗎?就以釣魚而論,河里這么多可愛的魚,有些符合我的標準,我愛它們,它們一定想吃我的餌,可是它們沒有機會碰到它。有緣碰到了,或因不敢吃而終身遺憾;有的吃了結果被釣住;也許被釣住又逃掉了,那我也無所謂。”
“你好像不計得失。”
“可以這么說。釣魚這件事,得固欣然,失亦可喜,我是不合時宜的唯美主義者,也是不可救藥的快樂主義者,魚被我釣到,我高興;它脫鉤而去或不肯上鉤,我也高興,也許有更合適的人兒會釣到它。我該有這種胸襟,反正古今中外可愛的魚這么多,我即使是魚販子,也消受不了這么多的魚!”
“你的‘釣魚觀’就是你的‘戀愛觀’嗎?”
“差不多,差不多。我覺得計較得失的戀愛都是下一層的戀愛,進一步說,凡是嫉妒、獨占、要死要活、鼻涕眼淚的戀愛都不是正確的戀愛。愛情的本身就是最大的快樂之源,此外一切都該退到后面去。記得我以前翻譯的那段小詩嗎?
呵!‘愛情’!他們大大的誤解了你?。∣h Love! They wrong thee much!)
他們說你的甜蜜是痛苦,(That say the sweet is bitter,)
當你豐富的果實(When the rich fruit is such)
比任何果實都甜蜜。(As nothing can be sweeter.)”
他背著這段詩,兩眼朝上,一派陶醉的味兒,他好像否定愛情會給人煩惱,他是多情的少年維特,但卻是一個沒學會煩惱的人!我真氣,我又開始攻擊他:
“凡是不在愛情上煩惱的人,不是老奸巨猾,就是一個漫無心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