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青春片對應不了年輕人真實的青春
程青松:你當年從武漢考到北京上美院附中,北京電影學院畢業(yè)后你去了福建電影制片廠,待了幾年又返回北京當“北漂”,這個過程,你有自己的感觸,我在阿貴,包括小堅身上,都能看到一些,你自己的部分隱藏得比較深。
王小帥:比較深。
程青松:漂泊可能是你創(chuàng)作的靈感或動機。上海、貴州、武漢、北京、福建,這些生長過的地方,都留下生命的痕跡,卻又都不是你的故鄉(xiāng)。但貴州是你的情結(jié),從《青紅》開始你就有種使命感,一定要通過電影回到成長之地,見證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春?!肚嗉t》是你很重要的一部作品,觀眾面也比較廣。
王小帥:《青紅》過審之后去了戛納,知名度比較高。但觀影后不會像《十七歲的單車》那樣在故事上得到宣泄和共鳴,《青紅》相對比較壓抑。
《青紅》的時代背景跟當下不一樣,那個年代,年輕人戀愛的權利是被剝奪了的,但它無形中表達了對個體、個人的壓制,在現(xiàn)在的年輕觀眾中也會形成一定的共鳴。愛情夭折,發(fā)生了很大的悲劇,這也會讓任何一個年代青春期的孩子聯(lián)想到自己,青春期是敏感、容易受刺激和放大的。
程青松:青春期本身的不確定、焦慮,青春期的迷?;蛘邟暝?,是世界性的語言,共通的。《青紅》雖然有青春期面臨的共同問題,但它還是有時代的烙印,那個時代的悲劇和其他時代不一樣,至少在很多的年代不會因為戀愛而被判刑,或者是說因為戀愛沖動之后就被判處死刑。
王小帥:對,《青紅》里面就給大家提出了要去解讀時代背景,在那個年代,青春的男女之間發(fā)生了關系,現(xiàn)在看來很普通的一件事情,在那時候有那么大的悲劇發(fā)生,會引發(fā)觀眾去思考。
程青松:現(xiàn)在大部分中國導演都很少有回望的,基本上拍的都是當下,雖然大多數(shù)也不具備成為了解當下中國的文本。你不僅返回了青春,甚至返回到童年,拍了《我11》。
王小帥:這是我對整個中國電影的一個疑慮吧,我們現(xiàn)在變成了一個電影的“超級大國”。
程青松:超級票房大國。
王小帥:現(xiàn)在導演這么多,能夠觸及自己生命的,能觸及這個社會的肌理、脈搏的,確實少之又少。對歷史都不加以回望,不加以關照。票房決勝負,大家都沖著那個去。而票房是要去社會化、去歷史化、去批判性,把所有這一切帶有思考和沉重的一切都要去掉,只留表面的那個東西,才能有所謂的票房保證,都沖那個去了,這是一個重大的缺失。
程青松:市場上所謂的青春片并不少,尤其是這兩年非常非常多,但是根本對應不了當下年輕人真實的青春。我接觸過很多“90后”,他們的煩惱痛苦,像《十七歲的單車》《青紅》那種青春期的經(jīng)歷他們也同樣有。但現(xiàn)在的電影卻不反映這些,很奇怪,這些青春片非常地虛假和空洞,誰的青春期會空洞呢?青春期有那么多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