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辛辣仿佛已與這個國度融在了一起。所有韓國人吃的東西,或多或少都會用上相同的辣醬,調(diào)出大同小異的味道。遠行或留學時,韓國人都習慣帶一些這類辣醬伴隨身邊,當他們吃下一口家鄉(xiāng)辣醬時,壓抑已久的思鄉(xiāng)之情,都能在頃刻間一掃而空,這就是辛辣在韓國人生命中的意義。
除了辛辣,肉食文化在韓國人的生活中,也體現(xiàn)出與其他東亞國家的不同。香港地區(qū)的不少旅行團來到韓國,必定會帶團友到首爾明洞,吃韓國有名的辛辣味“部隊鍋”。而“部隊鍋”的興起與歷史,恰恰反映出當年韓國戰(zhàn)后糧食緊缺情況下,受美軍影響而形成的“一鍋吃”文化。
除了辛辣以外,午餐肉是另一樣韓國人十分喜愛的“部隊鍋”必備元素,可見午餐肉在韓國飲食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在傳統(tǒng)節(jié)慶日,韓國人喜歡到百貨公司買一盒特別包裝的午餐肉禮品包,將此視為珍貴的禮物饋贈親朋好友。這就是韓國人視午餐肉與別國不同的現(xiàn)象。
貧窮+ 美軍 創(chuàng)出“部隊鍋”
今天,風靡全韓國的“部隊鍋”,引來不少游客爭相品嘗。近年香港地區(qū)的不少韓國餐廳也紛紛為吸引“哈韓一族”,推出韓式“部隊鍋”。“部隊鍋”其實是一種雜燴式的韓國辛辣味濃湯火鍋,吃法主要是將火腿腸、午餐肉等肉類切片,洋蔥、辣椒等蔬菜切條,連同年糕片、泡菜、方便面等食材全部放入鍋中,再加入湯或水煮,熟后再放入芝士片、紫菜片一起食用,是制作非常簡單的韓餐。
其實,韓國“部隊鍋”的出現(xiàn),與“貧窮”和“美軍”這兩個因素有直接關系。韓國小說家安定孝,早年在一本小說《銀馬》中,就有描寫有關“部隊鍋”的故事:
熙俊環(huán)顧四周說道:“我希望今晚可以在附近撿到肉吃,你還記得上一次我撿到的罐頭里面有什么?我叔叔說那是午餐肉。拿回家后,我媽媽把它與其他可吃的東西混在一起,弄出一鍋湯,像豬吃的東西一樣,但非常美味。”
我們把在附近垃圾場找到的食物,包括肉、芝士、雞骨與其他可吃的東西,混在一鍋湯中煮熟,有人稱這種吃法為“聯(lián)合國湯”,我叔叔說經(jīng)常在市集上看到有這類食物出售,他教會我媽媽制作這種像“豬糧”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