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2月15日,中國傳統(tǒng)的新年春節(jié)來臨了。這是我第一次在北京過春節(jié),也是第一次在外過春節(jié)。這年的春節(jié)前,二伯母和曉婷姨回河南老家了。只有二伯和站偉哥、紅英姐三個人在家。表哥站敏在部隊和炊事班的戰(zhàn)士們過,我在城里一個人守在食堂里。
往年春節(jié)在家時,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準(zhǔn)備過年的吃的用的了。買年貨、蒸饅頭、炸油貨、包餃子,掃房子、貼對聯(lián),放鞭炮。到了大年三十,幾個同學(xué)還能湊在一塊看看春節(jié)晚會。初二開始到長輩家里拜年,一直過到正月十五,年才基本上算過完了。
這一年的春節(jié)過得簡單而又無聊。事前我從亞運(yùn)超市買了幾袋素餃子,放在了食堂的冰柜里,又從煙花批發(fā)部買來了煙花,只等春節(jié)那天放。
年三十下午那天,既是中國傳統(tǒng)的除夕,又是西方的情人節(jié)。大街上既有拿著大紅氣球在街上玩耍的孩童,也有手持玫瑰花癡迷地聞著花香在街上漫步的少女,總之,各有各的樂道,各有各的享受。我到場里洗澡,小李子們正在包餃子,要我晚上過去吃,我拒絕了,晚上我要值班。
晚上,食堂大院里萬家燈火,院里新?lián)Q的路燈把大院照的一片通明。我無聊地煮了半斤餃子吃完,到宿舍里看書。
約莫八點多,春節(jié)晚會開始了。院里的住戶都把電視機(jī)的音量開得大大的,在宿舍里聽的清清楚楚。
以往在老家,盡管我朋友不多,家里也沒有電視機(jī),但春節(jié)晚會是必看的,幾個同學(xué)家里有,可以一邊聊天,一邊喝酒,一邊看晚會。而到北京的第一個春節(jié),竟要一個人度過。
忽然有人敲門,我開門一看,是院里住的老劉家的孩子劉旭。他一臉天真的問我,“叔叔,你不喜歡看春節(jié)晚會嗎?”
劉旭才七八歲,剛上小學(xué)。平時在院里見到我總打招呼。我也很喜歡他。我有點凄楚地笑笑,“小旭過年好啊,叔叔在屋里看書,你趕快回家吧,要不爸媽找不到你會著急的?!?/p>
劉旭沖我笑笑說,“沒事的,叔叔,就是我爸媽讓我來叫你到我們家看電視的?!?/p>
我一再謝絕他的好意,誰知劉旭的爸爸從屋里出來了。我們住的距離只有十來米遠(yuǎn)。老劉很真誠地叫我,“來吧,老弟,家里沒有外人,就我和你嫂子,劉旭三個人?!?/p>
我無法再推脫。隨著劉旭到了他們家。晚會正演的熱鬧。劉旭的媽媽端來了瓜子、葡萄干,還倒了一杯熱茶。并要去給我煮餃子。
我接過熱茶,頓時一股暖流涌遍全身,連忙告訴她我已經(jīng)吃過飯了,謝絕了劉大嫂的好意。
晚會看到十點多,我看到劉旭已經(jīng)在打瞌睡了,小孩子玩了一天累了。為了不打擾老劉家一家人休息,我也借口累了,起身告辭。
劉大嫂極力挽留,“沒事,小孩子家睡就讓他睡吧,我們接著看電視吧,好節(jié)目都在后頭呢?!?/p>
我執(zhí)意要走,劉大嫂端著果盤非讓我再抓兩把瓜子。老劉囑咐我,“老弟,明個兒可別再做飯了,早上咱們一塊吃?!?/p>
我知道是老劉家兩口子客氣。我一個外地在京的打工仔,跟人家不沾親不帶故的,麻煩人家干什么?
第二天,我被一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驚醒,忙起床拿出鞭炮到院里放。天還沒有完全放亮,院里籠罩在鞭炮的煙霧中。一股股刺鼻的火藥味熏得人們捂著鼻子。
朦朧中,老劉也帶著兒子劉旭在那放煙火。他們父子起得還挺早。
天一直到八點多才明,初一還是陰天,沒有太陽,春節(jié)看上去沒有一點的生氣,倒是各家各戶門前貼著的紅對聯(lián)和大街上駛過的汽車上貼著的“行萬里路”紅吉祥貼,以及人們穿著花花綠綠的新衣,無不昭示著真正意義上新的一年的開始。
到檢測場不到一個月,還沒有發(fā)工資。父親回老家前給我留了幾十元,伯父送我到檢測場時也給我留了幾十元,加在一起還有九十多元。
上午,我到場門口的小賣部用十六塊五買了兩瓶雙溝酒,準(zhǔn)備第二天到伯父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