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約瑟時代的國際政治和經(jīng)濟還沒有那么復雜,約瑟的預測和決策也是正確的。七年很快過去了,巨大的災害隨之襲來,田地荒蕪干旱,辛苦一年而顆粒無收的民眾終于知道了約瑟的預先準備是多么重要。約瑟開倉糶糧,暫解人民一時倒懸之苦。
可是,這饑荒實在太大了,其他地方的百姓也紛紛涌入埃及。于是,約瑟趁著荒年開始了一項巨大的改革措施——國家集權化建設。
國家存在的根基是經(jīng)濟基礎。在中王國喜克索斯人入侵埃及以后,社會比較動蕩,埃及當?shù)厝藢ο部怂魉谷酥皇且环N名義上的附庸加協(xié)約式的歸順。征服是血淋淋的,但在埃及這樣的古國,單純依靠武力征服恐怕解決不了全部問題。另外,作為一個多民族、多部落的集合體,喜克索斯人占領埃及之后,各自劃地耕種放牧,地方各個勢力除了象征意義上的臣服,很難有實際內容上的整體架構。如今,這場曠日持久的大災荒卻要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格局。
人們涌向埃及的城市,涌向皇家的糧庫,尋求活下去的保障。這個時候,約瑟頒布了規(guī)定:人們要花錢買糧,也就是王室出面糶糧。當時來接受糶糧的人遍及埃及全地和迦南全地。通過糧食貿易,埃及法老迅速積累起極大財富,只用了一兩年的時間,就把埃及和迦南的大部分資金集中到王室,完成了資本積累的初步過程。當大部分的流動資金用光之后,人們開始押上生產(chǎn)資料——牛羊驢騾。到了下一年,災荒還是沒有起色,埃及人終于做出決定:將土地交給法老,以換取生存的糧食。此后,失去土地的埃及人不得不投身于法老門下,再次獲取生存的口糧。于是,全國的生產(chǎn)資料、資金、土地和人口都集中到法老手中。通過這種和平贖買和交換的政策,約瑟完成了先前法老屠殺流血也沒有完成的國家集權過程。
下面,約瑟開始推行全面的政治體制改革:
一、推行城市化,促進工商業(yè)發(fā)展:他讓許多失去土地和產(chǎn)業(yè)的埃及人進入各個城市從事工商業(yè)活動——這可以理解為對社會分工的促進,提高了國家的經(jīng)濟活力;
2.推行雇傭耕種制度,這種制度類似于佃農制度,只不過這里的地主是法老,而佃戶是全國百姓。法老發(fā)給佃戶種子,讓百姓繼續(xù)在土地上耕種。只要有收成,法老取20%,剩余80% 歸于百姓。這實際是封建制生產(chǎn)關系的開端。
經(jīng)過約瑟的運作和改革,一方面王權在和平的前提下,通過經(jīng)濟杠桿得到了極大鞏固;另一方面,百姓在投靠法老門下的同時,反對與反抗意識薄弱,實際上也緩解了階級和社會矛盾。
可以說,約瑟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稱職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