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把這樣一筆老賬翻出來,不是跟歐老先生過不去,而是為了“以史為鑒”警后世。
關(guān)鍵在于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事,而是代表了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
這個觀念的核心就是:作為一個臣民,應(yīng)把對個人的忠誠放在第一位?還是應(yīng)把對國家的忠誠放在第一位?是“君”重于國?還是國重于“君”?
秦以來兩千多年的中國社會,一直是封建專制家天下的這樣一種典型的封建社會?!半藜磭摇?,國家即“朕”。歷朝歷代的臣民,基本上也都是這么看的。忠于君就是忠于國,忠于國就是忠于君。皇上與國家是不可分的?;噬鲜鞘ゾ?,要擁護他?;噬鲜腔杈?,是胡作非為的暴君,也要擁護他,因為他就是“國家”。
不錯,孟子說過:“社稷為重,君為輕。”他還說過:“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薄熬写筮^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易位?!?《萬章篇》)“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離婁篇》)在孟子看來,只有在君主能代表人民利益的時候,才應(yīng)把他看成國家的象征,否則就要批評他。批評他他不聽,就把他“易位”,也就是趕下臺,換個人來干。而像紂王那樣的暴君,殺了他,也不是什么“弒君”,只不過宰了一個“匹夫”而已!
早在春秋時期,孟子就有如此先進的民本思想是非常難得的??上?,盡管孟夫子的著作,在封建時代也被列為“四書五經(jīng)”之一,可他書中所表述的民本思想,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里,一直沒有得到統(tǒng)治階級,或說主流社會的認同與發(fā)揮。不僅如此,明太祖朱元璋在審查“教科書”時,看到了孟子的這些話,還十分震怒,不僅下令把孟子的牌位從孔廟撤掉,還聲言:“這老兒要活到今天,非嚴(yán)辦他不可!”朱元璋在世之年,通用的《孟子》讀本,一直通用刪本。
在整個封建時代,我們實際上走的一直是一條“社稷為輕,君為重”,誠惶誠恐,甘為帝王做奴才的路子。
這也就是歐陽修劾了狄青之后,為什么沒人出來批歐,為什么沒人站出來為狄青說公道話的根本原因所在。
說革命的理論是革命行動的先導(dǎo)是不錯的;然而,同樣不錯的是,產(chǎn)生舊意識的舊的社會制度滅亡之后,舊的意識仍會繼續(xù)存在一個很長很長時期。
帝制被推翻了,民國了,皇帝不存在了,但把忠于某個個人,看得重于國家的仍然大有人在。周佛海的名言就是:對于領(lǐng)袖“信仰要做到迷信的程度,服從要做到盲從的程度”!與他同時的一個大特務(wù)也說過:“哪怕我們的領(lǐng)袖是王八蛋,我們也要服從他!”應(yīng)該指出的是,這不是個別人的奇言獨行,實際上很多官場人物都是這么做的。
即使在我們以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為世界觀的共產(chǎn)黨隊伍中,也難免這種舊意識的侵蝕。尤其在那“史無前例”的年代,我們不也時時可以聽到:“要跟人,跟對了,飛黃騰達;跟錯了,身敗名裂”,對領(lǐng)袖“就是要迷信,要崇拜,要盲從”,“崇拜不崇拜是個無產(chǎn)階級感情問題,忠誠不忠誠是個態(tài)度問題”,“要永遠忠于”什么什么人等論調(diào)嗎?這種種論調(diào),都是把革命者因工作需要而應(yīng)有的同志關(guān)系,上下級關(guān)系,墮落成了封建的君臣關(guān)系,封建的人身依附關(guān)系。
關(guān)鍵在于堅持以法治國。僅僅有個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是靠不住的。鄧小平在強調(diào)“不能用個人品質(zhì)”來解釋毛澤東的“失誤”時,說過一個很重要的見解,他說:“是過去的一些制度不好,把他推向了反面?!睆倪@句話可以看到兩點:一、制度是集體制定的。制度之能不好,可見舊意識影響的深度廣度;二、要肅清封建遺毒,光靠說教是不行的,必須從制度上解決問題。沒有好的制度,再好的人,再偉大的人,也會“被推向反面”!
我們已經(jīng)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我們已經(jīng)取得相當(dāng)大的進步。只要我們牢記沉痛的歷史教訓(xùn),嚴(yán)格遵守以法治國的方針,堅持不懈地完善我們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法制建設(shè),我們就一定能把我們黨建設(shè)成最民主最先進最受群眾擁護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