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短的開場白之后,校長開始了對這一學期的總結。校長的總結幾乎不存在任何的偏袒,因為他絕對是以精確的數(shù)字來評價各位老師的工作。在這一學期里,早上五點半之前到達教室的老師有某某某,在早上六點之前到達教室的有某某某,中午加班晚上加點的有某某某,如此這般地通通說了一遍,然后他做了一個小結,他微笑著說:大家想一想,還有誰沒加班,是誰天天來得比別人晚走得比別人早?這是會議的第一部分,主要是以精確的記錄來震撼老師。會議的第二部分是成績分析,這一學期以來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周考、月考、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每一次考試的具體分析,如這是哪一科,是何人所教,平均分是多少,優(yōu)秀率是多少,及格率是多少,與別的班級相比是好是壞,好多少,差多少,如此這般,把所有老師、所有科目、所有成績清清楚楚地評價一番,然后做一個小結,目的是讓所有的老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會議的第三部分是評教,也就是評論所有老師,包括言行舉止、思想品德、上課的質量以及和學生的關系等等,評教的憑據(jù)主要來自對學生的調查,每個學期末,學校會發(fā)給每個學生一份調查表,讓學生不署名地填寫,然后上交,學校通過這份調查的總結來進行對老師的總體評價,在學期末的會議上,校長會對此一一匯報給老師。而會議的第四部分是建立在前三部分的基礎之上的,那就是說老師的任命問題,根據(jù)對每一位老師的各個方面的評價來任命他帶的年級,他認為差的老師。領導會做進一步的安排或是處理。會議的最后一部分是帶有批判性質的,那就是在這一學期里關于師生矛盾所引起的爭執(zhí),還有一些因為種種原因引起的比較嚴重的后果,而這種批判幾乎無一例外地把矛頭指向了老師,無論責任在誰,老師必須先承擔責任。幾乎只要是開這樣的會議,都是對老師的心理素質的考驗,那種感覺,如果你不是老師,你是體會不到的。
會議散后,有人喜有人悲。暑假開始了,它是以悲傷潮濕的氣氛開始的。
蘇月松了口氣,還行,她居于中等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