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柳原前光曾經(jīng)提到的那樣,早在日本使節(jié)赴華之初,歐美列強便擔心中日會否結(jié)成東方同盟,共同對付西洋列強。美國駐東京公使德朗尤其害怕出現(xiàn)一個以中日聯(lián)盟為核心的遠東陣線,進而搞對內(nèi)互通有無、對外排斥歐美商業(yè)集團的封閉市場。所以他在1871年7月6日呈遞國務院的文件中主張:“日本與中國有所不同,我們應歡迎日本成為一個盟友。當與中國有沖突時,文明諸國應視日本為一伙伴?!?/p>
今天的讀者不免會覺得這位德朗先生多少有些神經(jīng)質(zhì),中國怎么可能和日本結(jié)盟呢?但在當年,卻并非全無可能。首先,在日本方面便存在著呼吁和清國結(jié)盟的輿論聲音。甚至有人聲稱:“今日之日本,求唇齒之邦于宇內(nèi),舍滿清殆無有也?!保〞刹凑Z)所以當年的美國國務院對德朗的擔憂也是深以為然,國務卿費雪在8月24日親自指示:“應把握所有可能機會,設法誘導日本盡可能地遠離中國,而與其他強權勢力在商業(yè)與社會上結(jié)合?!?/p>
德朗接到這個通知后,即于11月15日詰問日本外務省,中日條約是否不同于日本和西方各國簽訂的條約。日本答以并無不同。
待到前述《中日修好條規(guī)》出臺,其第二條聲稱:
兩國既通好,自必互相關切,若他國偶有不公及輕藐之事,一經(jīng)知照,必須彼此相助,或從中善為調(diào)處,以敦友誼。
此文一經(jīng)公布,果然成為一大外交話題。說起來,《中美條約》第一款說的就是“若他國有何不公輕藐之事,一經(jīng)知照,必須相助,從中善為調(diào)處”。大清國與美利堅可算不上“一衣帶水”,更稱不上“同文之國”,可不也就這樣白紙黑字地寫下來了嘛。何以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寫了類似的話反而成了一大外交話題呢?問題正出在雙方的“一衣帶水”與“同文同種”,從而造成了西洋列強的猜忌。而當時的日本軍政當局正謀求“脫亞入歐”、“文明開化”,適當?shù)亟柚鍑坪鈿W美則可,但如被認為是所謂東方集團的一部分,則大違日本的根本利益導向與價值觀認同。
日本政府的底牌德朗大使并不清楚,正因為不清楚,所以才越來越擔心中日同盟的出現(xiàn)。而就在這個時候,他得知了琉球漂流民事件,他更知道日本正在謀求將琉球“內(nèi)化”,并不斷聲稱琉球在日本的主權范圍之內(nèi)。于是,這位德朗大使敏感地意識到,這次事件或可成為瓦解中日聯(lián)盟的關鍵轉(zhuǎn)機!
沒想到,機會居然主動送上門來。
原來,在北京談判的柳原前光通過“京報”看到了閩浙總督上奏清朝的有關琉球漂流民遇害事件的報告,當時便意識到是個機會,乃于1872年5月轉(zhuǎn)報時任日本外務卿的福島種臣說:“琉球人在清國領土臺灣被殺害,為鹿兒島縣參考?!辈⒏剿驮搱鬄閰⒖假Y料。但并沒有引起外務省的充分注意。7月,柳原與英國上海領事會談時,對方趁機挑唆,稱如果是歐美國家遭遇如此事件,即刻就會派遣軍艦前往,追求責任并索取賠償金。柳原更覺機不可失,乃于8月回國后再次向外務省建言,終于引起日本外務省的高度重視。
受此影響,福島種臣于9月23日約見德朗,討論臺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