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總督的奮起一搏(3)

李鴻章時代 作者:王鼎杰


九、安置入城難民。

李鴻章親自“督率”官員和當?shù)厥考潯熬统菐麅?nèi)外廟宇民房”暫時分批安置難民,同時“于城頭四圍搭蓋蓆棚”,以供難民居住,并“日散饃、米以資糊口”。天津道丁壽昌等官員則“督率弁兵”維持秩序。同時派出“廉(潔)干(練)”的官員、士紳深入災區(qū),統(tǒng)計受災情況,尤其注重先列出受災最嚴重的居民,以優(yōu)先救助。

十、災后及時疏散難民。

九月后,災區(qū)“水漸消退,村莊涸出”,李鴻章將災民分類:一類雇為工人,納入以工代賑的工程之中。一類“陸續(xù)遣歸”原籍,并發(fā)放路費、口糧,同時承諾村民回到原住地后就可以領到朝廷發(fā)放的賑災錢糧。第三類為不愿離去也很難離去的五六千名“老弱孤獨”,“悉令移住空屋,添搭棚廠”?!坝钟诔峭馑年P分設饃廠,四鄉(xiāng)分設賑局”,災民總數(shù)雖多,但“分而贍之,其勢已散”。這樣就避免了災民聚眾生亂,也緩解了物資發(fā)放的困難。

十一、續(xù)辦春賑。

如前所述,因為低地積水問題導致難以播種,故而在為災民籌集耕牛、耕具、種子糧的同時,李鴻章還進一步籌集春季賑糧。

十二、以工代賑。

這是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賑災政策。當災荒之時,無事可干且無飯可吃的勞動力充斥,這些人用于工程建設就是廉價勞動力,閑著白吃飯反而容易聚眾滋事。而政府無論是單純的賑濟還是以工代賑,反正錢糧都要花。故而中國古代往往在救災時以救災錢糧轉(zhuǎn)做工錢,動員這些閑散勞動力致力于公共工程的建設。具體到同治十年大水災,李鴻章在災后開列的代賑項目是:修筑河堤、城墻、橋梁、道路。

經(jīng)過上述種種努力,同治十年來勢兇猛的直隸大水災終于沒有轉(zhuǎn)成慘烈的人禍。只不過,天拂人意,在同治十一年(1872年),新的水旱災難又繼續(xù)來襲,李鴻章也將持續(xù)在這個戰(zhàn)線上奮戰(zhàn)不已?;赝斈?,李總督所要應付的絕非只是區(qū)區(qū)救災問題。單以同治十年這次救災而論,他就要在救災的同時,還要應付大清與法國之間的天津教案善后問題,大清與日本建交談判問題,還要籌劃直隸防務,開辦新式工廠,指導淮軍舊部在各個戰(zhàn)場上轉(zhuǎn)戰(zhàn),同時應付異常復雜的人際糾紛,回應保守勢力對洋務新政的種種質(zhì)疑。

看得見的事情已經(jīng)夠李鴻章忙活的了,可是,歷史中最難應付的卻是那些看不見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