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靈魂深處爆發(fā)的革命(1)

明朝一哥王陽明 作者:呂崢


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當(dāng)然還可以追溯到更為久遠(yuǎn)的上古,人們總是侈談高遠(yuǎn)的理想,用善與仁義相互標(biāo)尚。

而他們中的大部分,卻從來不準(zhǔn)備去實(shí)踐,只用理論來粉飾其為非作歹、助紂為虐之行。

王陽明潛心圣道,卻遭到無情的打擊,而那些奸佞之徒肆無忌憚,心如虎狼卻滿口仁義。

怎樣做人,怎么評判是非?尤其在那樣一個是非顛倒,眼耳鼻口四處都充塞著難辨真假的信息,個人被龐雜的現(xiàn)實(shí)攆到一個逼仄角落的時代!

龍場悟道,使陽明徹悟:越是身處混沌的時代,越是不能以庸夫、俗子之是非為是非,而要不信邪,不怕孤立,以自己為中心,相信真理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心即理,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需要理由嗎?不需要嗎?……

不需要!天下之事雖千變?nèi)f化,而皆不出于此心之一理!

有一個段子很有名,“光榮”入選人教版高中政治課本,如果你是學(xué)習(xí)小超人,對自己要求比較高,想考個碩士研究生,歷年的政治真題中還能見到它親切的身影。

可惜,一直都作為反面教材出現(xiàn)。

巖中花樹。

話說唯心論代表,地主階級文人王陽明在游覽南鎮(zhèn)時,一個朋友指著巖中花樹問:若天下果無心外之物,如此花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guān)?

王陽明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你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更加猖獗的是,有證據(jù)顯示,自絕于人民的封建文人王陽明還用白話詩的藝術(shù)形式公然鼓吹唯心主義:

天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仰它高?

地沒有我的靈明,誰去俯它深?

天地萬物離卻我的靈明,便沒有天地萬物。

我的靈明離開天地萬物,也沒有我的靈明。

一氣流通,如何間隔!

放下那些教條吧。世上本沒有唯心唯物,吵的人多了,也便有了唯心唯物。

忘記唯心和唯物之分,回憶你自己的那些人生體驗(yàn),就能明白為什么“心即是理”。

你以為門前的山,你不見它時,便離開了你的心。真在心外嗎?

當(dāng)你說它在你心外時,你已經(jīng)想它,它已在你想念之中,已不是在你心外了。

在你的直接體驗(yàn)中,你與你所認(rèn)識的對象不離不棄,不可能有絕對離心的對象。

OK,你可以舉反例,說月球的背面我沒去過,沒體驗(yàn)過,那為什么它存在于我內(nèi)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