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申明,拉丁詩人之所以這樣寫,絕非沒有理由,寫韻文者在作品里采用這種寫法,也不無某種道理。如果有人作詩時使用比喻或修辭點綴,而當別人提出問題時卻又無法把他的真實意圖解釋清楚,那真是莫大的恥辱。我的這位朋友和我都清楚,哪些人的詩確實寫得這樣蠢。
最后一句用詞十分通俗,像是摘自磁帶錄音機或視頻似的。因為我們不僅能聽到他們在交談,能看見他們交談的樣子,而且還能感覺到但丁因為和這位高貴友人意見一致而欣喜的樣子。
《新生》不僅源自類似的交談,而且有不止一處的暗示表明這部作品是按照卡瓦爾坎蒂的建議而寫。例如,但丁說,當貝特麗采死去時,他用拉丁文寫了一首挽歌,但并未收錄于《新生》,因為一開始就篤定要用意大利語來寫這部分作品。
我也很清楚,我最重要的友人也希望我能完全用方言來寫這部作品。這部作品是獻給他的(a cui io ciò scrivo)。
a cui io ciò scrivo這句話可理解為但丁將這部作品“獻給”卡瓦爾坎蒂。這一說法可能并非那么正式,但很明顯,但丁在寫這部作品時,他的這位“最重要友人”可能就近在咫尺。即便如此,但丁并非完全沒有借助拉丁語這一尊貴語言的“贊助”。書的開頭和結(jié)尾都引用了拉丁語,書里也引用了拉丁文《圣經(jīng)》和若干古典作者。他的身體機能所化身的“精靈”(這一別出心裁的說法借自卡瓦爾坎蒂)以及“愛神”都用拉丁語與但丁交談,似乎這樣崇高、重要的交談不適合用日常熟悉的話語進行。
貝特麗采死于1290年,死時24歲。當時但丁已經(jīng)成為佛羅倫薩詩人領袖之一。無論男女,都在傳唱、誦讀、熟記他的詩歌。有些還專門委托但丁為自己寫詩。也就是說,他已經(jīng)擁有了自己的公眾。但丁自己和他的擁躉們都知道他正在開拓新的疆域。
初始時和佛羅倫薩的詩人朋友一樣,其創(chuàng)作仍遵循著行吟詩人及西西里和意大利的模仿者們留下的傳統(tǒng)。這套固定的模式是:飽受單相思之苦,為愛慕對象的芳名保密,設計一個“幌子愛人”來蒙混好事者,將死神比擬為青春的殘忍摧毀者與愛慕之人之間有誤解,在愛慕之人身邊時無比歡喜,被她嘲笑時痛苦不堪。不過圭多·魁尼柴理加入了新元素,提出了“cor gentile”(“溫柔或高尚的心”)的概念,單憑這種品質(zhì)便能感受愛情鼓舞人心之魔力。
圍繞在卡瓦爾坎蒂身邊的先鋒詩人們自認對這一概念有特別的理解,并自成一統(tǒng)。他們或許常在卡瓦爾坎蒂家中聚會,帶來自己最新的作品,大聲朗讀,更可能是大聲吟唱??ㄈ闶浅咧弧5∨c他在“稍顯溫順的煉獄山上相遇”,懇求他像在佛羅倫薩時一般歌唱,用愛的歌聲撫慰自己心中的熱望。女人們也被歡迎來做觀眾,但丁的一些詩還專為她們而作。這些詩歌不僅被吟唱,有時還像敘事曲那樣,配有伴舞。可能還有解釋和討論。如果情況確實如此,那么《新生》中的散文評論部分或許是這些音樂會或朗誦會性質(zhì)聚會的延伸。當某詩人將作品直接獻給他的愛人,那么場景就像晨歌或小夜曲。當時有些大家庭還專門長期聘請拿固定工資的歌手,工資單上還提供姓名,并詳列使用的樂器??ㄍ郀柨驳偈欠褚财刚埩烁枋?,我們不得而知。
我們很容易忘記這些詩人們也要過日常生活、從事職業(yè)、參與政治、參加社會活動、追求漂亮女性、結(jié)婚、出軌。以圭多·卡瓦爾坎蒂和拉普·吉亞尼為例,兩人均已婚,且共享同一個情婦。和其他人一樣,他們把想象的生活從現(xiàn)實中剝離開來,讓愛的體驗在想象中經(jīng)受新理念的識解、得以凈化與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