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孤身潛入秘境 3

1976--2012我的野人生涯 作者:黎國華


“萬一走不到,我可以在半路上找個山崖根過夜?!蔽艺f。

“聽你這么說,我就越是為你擔心了。從這里到鴨子石的道路全在海拔2800米的高山。你要在夜晚零下20多度的荒野中過夜,非凍死不可。關(guān)鍵是大雪封山后,這條路上一個冬天都沒有人走。”

“跟你說,我從小就歷經(jīng)磨難,什么苦都吃過,請你放心吧。”

與袁裕豪分手后,我就開始借助微弱的天光的反射,沿著高山雪地上一條還未完工的公路,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越往高山走,山上的迷霧越濃。我走著走著,人就像在一步一步鉆進一個黑暗的混沌世界。

這可真是一次艱難的跋涉,身上的行囊太沉重,隨著高山的積雪越來越厚,當我從海拔2200米的小龍?zhí)叮叩胶0?800多米的高山上時,人已累得氣喘吁吁了。

從森林里偶爾傳來的狼嚎聲,不時會讓人神經(jīng)過敏地停住腳,提防著它的襲擊。三個多小時以后,在風雪交加的濃霧中,我已摸黑走完了十多公里。早上7點鐘,我終于爬上了一個寒風呼嘯、云霧洶涌、地勢開闊的高山山口——大窩坑。大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金絲猴小家族 。

窩坑主峰海拔3050米,位于海拔3105米的神農(nóng)頂西部約5公里處。當一條狹窄的公路路基,從大窩坑主峰北坡一段叫白水漂的山崖地帶穿過時,路基上的積雪深達一米多。從山崖上崩落的積雪堆滿路基,滾落到公路邊沿的山崖下。以至從山崖上方到公路邊坡下的懸崖峭壁連成了一道大斜坡。而這一段段大斜坡的表面,又被夜晚零下20多度的低溫凍成了厚厚的冰殼。人只要一失足就會滾下深谷。

望著眼前的絕路,我真是進退兩難。想著就在半個多月前,由劉民壯帶領的考察隊,還在猴子石西北邊的反灣梁的森林中,找到過野人的蹤跡,并灌制了腳印的石膏模型。我只好鋌而走險,開始用土銃的槍托,不斷向前方一個接一個地砸起了腳窩窩。

為了闖過白水漂山崖上的3公里冰雪地帶,我用土銃的槍托共砸出了幾百個腳窩窩,才于下午4點多鐘走到白水漂西邊一個叫涼風埡的山口。然后,開始沿著十里筲箕淌北沿的向陽山坡繼續(xù)西行。兩小時以后,我走進了一片怪石嶙峋、濃霧彌漫的神秘的山坳地帶——鋸齒巖。這是個由喀斯特地貌組成的石林地帶。這些形態(tài)各異,使人身臨其境就可以感受到神農(nóng)架的遠古洪荒和蒼涼冷峻的石林,是高山裸露的山巖經(jīng)過億萬年的風雨剝蝕,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的杰作。

從鋸齒巖走到位于西邊山嘴的鴉子石客棧,還有十公里路。看著天色已晚,人的體力已經(jīng)透支,我只好決定就地宿營。我到鋸齒巖的石林中搜尋一番,找到一個能遮風擋雪的山崖根,然后用匕首砍了一大堆箭竹。很快在山崖根下筑起了一個睡窩,并從箭竹林里搜集來一些生火用的枯死的竹枝。在四處的積雪深達半米的山崖跟下,我學著生活在北極地區(qū)的愛斯基摩人在冰天雪地挖雪洞過夜的經(jīng)驗,在山崖根的外圍插上一些竹子,然后用凍雪緊挨竹子壘起了一道一米多高的擋風墻。當黑夜降臨,高空的寒流匯合著呼嘯的林濤,鬼哭狼嚎般地向我的生命發(fā)著淫威時,我在自己的野人窩里已經(jīng)燃起了一小堆救命的篝火……

我的野人生活就這樣開始了。第二天早晨,我用一小堆干枯的竹子點燃篝火,用一只小鋼精鍋融化雪水燒了一水壺開水,咀嚼一些牛肉干羊肉干,吃兩片壓縮餅干,就算解決了早餐。然后,我把鋸齒巖當作了我進山后的第一個大本營,穿著翻毛綿羊皮衣,背上土銃,帶上干糧,每天從宿營地出發(fā),到鋸齒巖山脊北坡的原始森林中穿插。

森林是謎的海洋,要想走進森林而不迷路,要到一個從未涉足過的無人區(qū)考察,我首先沿著鋸齒巖延伸到西邊的山脊線,攀爬到附近最高的一座海拔2900多米的山峰猴子石,開始觀察周圍的地形。我站在猴子石的高山之巔,認真研究著北邊的山脈、溝壑的走向,以弄清周圍的地理環(huán)境。并把眼前縱橫交錯的山脈、山脊、溝壑默默地記在心里。觀察在周圍的崇山峻嶺中,哪里是原始森林,哪里是開闊的高山草甸和茂密的竹海,哪里可能有洞穴、石窟,以及穿越這些地方大概需要多少時間,然后就在心中訂立著自己的探險計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