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對這一提議十分感興趣,一旦成功,不但能網(wǎng)羅一個有用的人才,還能降低太古輪船公司的競爭力,可說是一箭雙雕。沒多久,盛宣懷悄悄帶著李鴻章的親筆信趕回上海,請?zhí)泡喆究偨?jīng)理鄭觀應出山,共商辦電報之事。
當時鄭觀應和太古輪船公司的雇用合同過兩年就要到期,不過公司高層頗為器重他,希望用高薪將他留下。
盛宣懷和鄭觀應本是很要好的兄弟,見面后分外親切。盛宣懷拿出李鴻章的親筆信,極力勸說他為李鴻章效力。鄭觀應看信之后頗為感動,果斷地答應了盛宣懷合同期滿即離開太古輪船公司,與盛宣懷一起開始辦電報局的準備工作。
外爭內(nèi)斗
1880年10月,天津設(shè)立電報總局,盛宣懷任總辦,全權(quán)籌辦津滬線。鄭觀應奉命協(xié)助局務,并任上海分局總辦。當月,盛宣懷將所擬《電報招股簡明章程十條》和比較詳細的《詳定大略章程二十條》呈送給李鴻章。同月,李鴻章令盛宣懷成立天津電報學堂,招雇洋人來華教習電學、打報工作等事,并在紫竹林、大沽口、濟寧、清江、鎮(zhèn)江、蘇州、上海七處設(shè)立了電報分局,電報器材大部分從丹麥購置。1881年4月,電信器材運到后,上海、天津兩端同時開工。12月24日,全長3075公里的津滬電報線路全線竣工,12月28日正式營業(yè),以官辦的形式收發(fā)公私電報。一條貫穿南北的通訊干線就這樣誕生了。李鴻章請醇親王等朝廷顯要親臨試驗,評議很好。
建設(shè)這條線路的全部費用共計17.87萬兩白銀,先由北洋軍餉籌墊。1882年4月,根據(jù)盛宣懷的建議,天津電報局正式改為官督商辦,并獲得架設(shè)國內(nèi)電報線的專利權(quán)。這個消息一經(jīng)《申報》報道,天津電報局及各地分局的股票在股市上牛氣沖天,人們爭相購買,以至股票暴漲,盛宣懷、鄭觀應等投資的股東由此暴富。1882年冬,盛宣懷將處于一隅的天津電報總局遷駐上海,并改名為中國電報總局,盛宣懷仍任督辦。
天津電報局自成立之日起,就與外國電報有了直接的利益沖突。與當年主持輪船招商局一樣,以追求最大利潤為目的的盛宣懷本著“利商務”的原則,堅決抵制列強對中國利益的侵占,成功地處理了清王朝與丹麥大北公司、英國大東二公司在電報上的國際爭端,主要表現(xiàn)在收回旱線、海線不準牽引上岸以及電報價的平等交易方面。
這是一場政治、外交和個人膽識的較量。要爭回電報自主權(quán),一場艱苦的談判不可避免。盛宣懷以清廷在1870年作出的“電纜線沉于海底,其線端不得牽引上岸,以分華洋旱線界線”的規(guī)定為依據(jù),提出拆除大北電報公司非法設(shè)置的吳淞線和它在廈門的上岸電報線。大北電報公司豈肯讓步?盛宣懷豁出時間來與其對陣,他心里明白,如果這個回合打不下來,英國人、美國人的氣焰將更加囂張。如果各國都在中國架線設(shè)電報局,僧多粥少,中國電報局就更無利可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