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江巨龍鎖鏈橫 (1)

晚清第一官商 作者:王偉


洋商壟斷長江及沿海商船

100多年前,浪濤滾滾的長江上,一艘艘巨輪往來如梭;浩瀚無際的東海和黃海上,輪船的馬達(dá)聲此起彼伏,噴出的濃煙籠罩著近海。這景象對中國人是莫大的刺激。因為這些行駛在我國萬里水域上的巨輪并不是中國的,而屬于美國旗昌輪船公司和英國太古、怡和輪船公司。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對中國貿(mào)易由廣州擴(kuò)展到福州、廈門、寧波、上海,東南沿海的舊式航運業(yè)首先遭到破壞。到了1858年,《天津條約》簽訂,長江航行權(quán)被清廷拱手奉送:“長江一帶各口,英國商船俱可通商。唯現(xiàn)在江上下游……除鎮(zhèn)江一年后立口通商外……準(zhǔn)將自漢口溯流至海各地,選擇不逾三口,準(zhǔn)為英船出進(jìn)貨物通商之區(qū)?!保ā吨杏⑻旖驐l約》第十款)

此后,第一批擠入上海的外國洋行如寶順、怡和、瓊記、旗昌、廣隆、吠禮查和沙遜等紛紛在長江水道上行駛輪船,利潤頗豐。新式航運業(yè)的優(yōu)厚利潤使幾乎每一家二流洋行都爭先恐后地置備輪船。1862年,洋商在華的第一家專業(yè)輪船公司設(shè)立,即由著名的經(jīng)營鴉片走私的美國旗昌洋行創(chuàng)辦的旗昌輪船公司。它專門經(jīng)營中國沿海及長江沿岸的客貨運輸,在中國水域橫行一時。短短幾年間,它的資本由100萬兩白銀猛增至225萬兩白銀,船量和噸位都迅速增加,總收入中的67%-75%都來自長江航線。

以英國資本為后盾的洋行也不甘落后,1865年成立省港澳輪船公司,在香港、澳門和廣州一線開辟航路;1867年,又由英國軋拉佛洋行主持成立公正輪船公司,擠入長江水道,與旗昌輪船公司展開競爭;1868年,又有專走上海、天津的北清輪船公司出現(xiàn)。此外,英國的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也都爭先恐后地在中國籌劃設(shè)立專業(yè)的輪船航運公司。萬里長江上,行駛的都是外國的巨輪。

列強在中國的內(nèi)河、內(nèi)海上展開激烈競爭,有的洋行被旗昌擠垮,有的被迫與旗昌妥協(xié)。1867年1月,旗昌與怡和、寶順等洋行達(dá)成協(xié)議:

怡和洋行和寶順洋行同意在十年內(nèi)不在揚子江上行輪,在這條航線上除了給旗昌洋行代理外,亦不給任何其他輪船當(dāng)代理。旗昌洋行則同意在這十年內(nèi),除了寧波航線以外,不在上海以南的沿海航線上行輪。

不過,旗昌的霸主地位并不長久,它在長江航線上受到英商太古洋行的嚴(yán)峻挑戰(zhàn),在北洋航線上也受到英國怡和洋行的威脅。1872年1月,由太古洋行組建的中國航業(yè)公司(通稱太古輪船公司)成立,資金為36萬英鎊,約合白銀150萬兩,實力雄厚。它的成立,旨在與旗昌公司就長江航運問題一決雌雄。雙方進(jìn)行了價格戰(zhàn),滬漢航線上的貨運價格一度由每噸5兩降至每噸2兩。而由于太古的加入,怡和洋行被迫退出長江航線,主營沿海航運,到1872年已有5艘輪船在津滬線上航行。1872年年底,怡和洋行組建了專業(yè)的華海輪船公司,資本為50萬兩,實力雖遜于旗昌,但也是不易對付的。

就這樣,旗昌、太古、怡和等相互爭斗,共同壟斷了我國航運事業(yè)。李鴻章說:“各口通商以來,中國沿海沿江之利,盡為外國商輪侵占?!?/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