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險起見,1862年4月李鴻章雇傭了三條英國輪船(因為太平軍和洋人之間也有協(xié)議,一般不打洋人船只),分幾批將他的9000淮軍從“長毛”控制的蕪湖、南京水域順利運到黃浦江,開始了他的上?!皡f(xié)防”工作。可以說正是這一步,讓李鴻章擺脫曾國藩,開始真正的“自立門戶”,他以后的“宏偉事業(yè)”也由此展開。
當然,那個時候李鴻章帶著他的淮軍剛剛踏上對外開放已有20多年的上海,頗有點鄉(xiāng)巴佬進城的感覺。上海人的眼光是很挑剔的,他們見過配彎刀、制式服裝的騎兵,也見過氣派十足的洋槍隊,所以當這支土得掉渣的軍隊進入他們視野時,他們簡直忍不住要笑話起來。
李鴻章是個要臉面的人,他對內(nèi)給淮軍打氣加壓“你們都要好好干,別給我們江淮子弟丟人!”對外則告訴上海人“軍隊關鍵是看他能不能打勝仗,服裝和隊列什么的都是細枝末節(jié),出不了戰(zhàn)斗力?!毖酝庵馐莿e扯那些沒用的,咱們戰(zhàn)場上見高低。話雖這么說,但是李鴻章也不是個糊涂人,心里很明白自己臨時招募的這支淮軍缺乏系統(tǒng)訓練,裝備也不靠譜。
所以安定下來后,李鴻章就開始偷偷地向“洋槍隊”學習了,親自去打探洋槍隊的虛實,看看他們到底有什么高級手段。結果一看,發(fā)現(xiàn)裝備上差距太大了,這怎么行?于是李鴻章趕緊找在廣州辦捐厘的哥哥李翰章,花大價錢從香港迅速買了3000桿洋槍,緊趕慢趕地總算是在淮軍第一次作戰(zhàn)前把裝備提升了一個檔次。
接下來,李鴻章急需在對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以勝仗向上海人證明淮軍的實力,這不僅事關這支軍隊的榮譽,還關系到他李鴻章是否能在上海干出名堂,獲得應有的地位。所以這開門的頭三腳,李鴻章必須踢好,沒有退路。
在第一次與太平軍的作戰(zhàn)中,李鴻章甚至搬來凳子,親自坐在虹橋橋頭督戰(zhàn)。本來“春字營”的首領張遇春見頂不住太平軍的猛烈炮火,打算后撤了,結果被李鴻章堵住要割他的頭,嚇得他只好拼命迎戰(zhàn)。正是本著這種拼命的精神,初上戰(zhàn)場的淮軍沒有給李鴻章丟臉。
如果說這一戰(zhàn)還能稱得上硬仗的話,那么接下來的一仗,李鴻章簡直就是撿了一個大便宜。在南匯,李鴻章的“銘字營”和“鼎字營”被太平軍包圍,1000人對10000人,基本上就是活活被吃掉的命運,結果碰到太平軍內(nèi)訌,南匯守將吳建瀛不滿“忠二殿下”李容發(fā)決定投降清軍。就這樣,沒費一兵一卒,李鴻章就接收了自帶武器、又經(jīng)過訓練的太平軍,嘗到甜頭的李鴻章從此將招降變成作戰(zhàn)之前的例行公事。
1862年年底,當李鴻章率淮軍進攻常熟時,打聽到守將錢桂仁好錢好色,就投其所好,拉他下水,有意使太平軍自相殘殺,沒費勁又接收了10個營的太平軍。通過這種邊打邊收的擴編方式,李鴻章的淮軍只用了半年時間,就從9000人發(fā)展到60000人,風頭開始蓋過曾老師的湘軍了,沒過多久李鴻章就坐上了江蘇巡撫的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