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盲點 2

鱷魚手記 作者:邱妙津


邱妙津也是無言的。

我剛從歐洲回臺灣,在一次文學評審作品中讀到《鱷魚手記》,從躺在床上看,到忽然正襟危坐,仿佛看到席勒,鬼魂一樣,站在我面前。

我所知道的邱妙津這么少,彰化女中,北一女,臺大心理系,巴黎大學博士候選,這些一點意義也沒有的學歷。

我所知道的第二個有關邱妙津的訊息就是她的持刀“自殺”了。

我們可以用“死亡”去答辯這個荒謬的世界嗎?

于是,我讀到了《蒙馬特遺書》。

臺灣戰(zhàn)后少數(shù)讓我掩面哭泣的一本書。

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看起來不像是文學創(chuàng)作。有人告訴我——《蒙馬特遺書》是邱妙津自戕后朋友整理的她的信件。我并不確定:她有沒有意圖這些信件有一天會被閱讀。

沙特(J.-P. Sartre)在介紹《繁花圣母》的作者惹內(Jean Genet)時特別強調了文學的“非閱讀動機”。

惹內是棄兒,是街頭男妓,是小偷扒手,是罪犯,當他關進監(jiān)獄,在天長地久的牢房里,他開始書寫,寫在密密麻麻的小紙片上,數(shù)十萬字,然后,被獄卒發(fā)現(xiàn)了,一把火燒了,他無所謂,繼續(xù)書寫。

創(chuàng)作到了沒有閱讀者,詩沒有人看,畫沒有人看,你還會創(chuàng)作嗎?

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沒有人懂你,你愿意多懂一點自己嗎?

惹內的文字流傳出監(jiān)獄,引起法國上個世紀最大的“文學”震撼。

文學不是為了“文學”的動機。

文學永遠是你自己生命一個人的獨白。

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書寫她的獨白,她在最孤獨的世界里摸索一個女性身體的私密紀錄。

我還沒有看過華文的女性書寫里有如此坦白真實赤裸裸的器官書寫,女性書寫的器官,當然不應該只是看得見的眼睛鼻子,也更應該是身體被數(shù)千年“文化”掩蓋禁錮著的乳房或性器官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