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也有“李鴻章” 5

1894,悲情李鴻章 作者:祝勇


福澤諭吉嘲笑大清,學(xué)習(xí)西方徒有其表,時至今日,我們不得不嘆服于他眼光之犀利。然而,大清國畢竟不同于日本,在當時像日本明治維新那樣“全盤西化”,是根本不現(xiàn)實的。彼時的大清,倘能循序漸進,摸石頭過河,已難能可貴,否則,再宏偉的改革藍圖,都會半途夭折。這一點,已經(jīng)在后來的戊戌變法中得到充分的證明。戊戌變法的激進,帶來的不只是改革的停滯,更是大幅度的倒退。在日本,改革者的命運要幸運得多,福澤諭吉提出要學(xué)習(xí)西方的文明精神,他認為“從國民的一般智德,可以看出一個國家的文明狀況”,甚至讓我們嘗出幾分“改造國民性”的味道,而中國能夠與之匹敵的思想者,唯有魯迅,而且遲至20世紀20年代才思考這一問題。這也很可能緣于魯迅留學(xué)日本期間受到了包括福澤諭吉在內(nèi)的啟蒙思想家的影響,而“改造國民性”,未必是他的原創(chuàng)。

幾乎與明治維新同時,在遙遠的俄國也在進行著一場政治改革。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清晰地意識到,與其等待農(nóng)奴以革命的方式自下而上地解放自己,不如主動通過自上而下的改革,以漸進的方式爭取貴族對廢除農(nóng)奴制的支持。1861年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關(guān)于農(nóng)民脫離農(nóng)奴依附地位的總法令》。從這一天開始,古老荒蠻的俄國咸魚翻身,完成了自己的近代化轉(zhuǎn)型,就在大清帝國開始建設(shè)海軍的80年代,俄國完成了工業(yè)革命,一舉由落后國變成先進國。

維新僅僅一年后,日本就從美國購進鐵甲艦“東”號,海軍建設(shè)開始起步。1870年,兵部大輔前原一誠提出擴建強大海軍的計劃,建議用20年時間,建造200艘大小軍艦,其中鐵甲艦50艘,以7年為一期,分三期實施。1874年,日本海軍羽翼未豐就開始了侵略戰(zhàn)爭,把大清帝國的領(lǐng)土臺灣當作它的第一個目標。當時日本并不是大清對手,但大清帝國正沉浸在“同光中興”的盛世中,致力于“和平崛起”,加之俄國人在新疆的牽制,于是,在占盡優(yōu)勢的前提下,采取了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簽訂《北京專條》,向日本服軟,賠償50萬兩白銀。這讓日本人第一次嘗到了戰(zhàn)爭的甜頭,也看到了大清帝國的外強中干,從此消除了對它的恐懼。

《北京專條》的簽訂,讓李鴻章無比失望。他揮筆給哥哥李瀚章寫信,憤憤地說:“甘允日本‘保民義舉’,不指以為不是,猶要出五十萬,猶以為了結(jié)便易,庸懦之甚,足見中國無人,能毋浩嘆!”在他看來,不教訓(xùn)日本也就罷了,還倒貼五十萬,以為這樣就能一了百了,荒唐可笑至極。他不服,甚至打算不認賬,決計“翻改前約”。

從那一天開始,日本人開始考慮征服大清的具體步驟了。1885年,明治天皇頒布《整頓海陸軍》詔書,提出了一個以10年為期、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擴軍計劃。兩年后,日本參謀本部制定了《征討清國策》,規(guī)定“以五年為期作為準備,抓住時機準備進攻”,準備進行一場以“國運相賭”的侵華戰(zhàn)爭。1890年,山縣有朋出任日本首相,提出“保衛(wèi)利益線”理論,標志著近代日本“大陸政策”(即由遼東半島入侵中國,進而占領(lǐng)整個亞洲地區(qū)的政策)的正式出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