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極端的夸張去認識和表現(xiàn)世界(3)

英雄廣場 作者:托馬斯·伯恩哈德


特別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伯恩哈德寫在《英雄廣場》里那些極其夸張的話語,與它們引起的這場現(xiàn)實的鬧劇相比,不僅談不上夸張,反而顯得縮手縮腳,蒼白無力了。

1988年,這是奧地利的“反思年”。在奧地利,右派政黨影響增強,瓦爾德海姆在其納粹軍官歷史背景被揭露后,仍然被選為總統(tǒng),他公開表示“當年他只不過是履行義務(wù)”,“決不辭職”。

《英雄廣場》的巨大成功,是作者和導(dǎo)演始料不及的,人們爭相買票觀看,盡管必須有警察荷槍實彈維持秩序,演出仍然場場爆滿。

伯恩哈德把他的國家對待歷史的態(tài)度堅持作為他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因此人們害怕他,說他不僅去統(tǒng)計和點數(shù)埋在地下的尸體,而且對散發(fā)到地上的氣味也不放過。

伯恩哈德揪住這個問題不放,而且直言不諱,這種“狂妄、傲慢無禮的行徑”自然遭到仇視。然而他的作品產(chǎn)生了社會作用。1991年奧地利政府決定對“二戰(zhàn)”中遭受迫害的猶太人予以補償,1993年維也納城堡劇院在耶路撒冷參加了以色列狂歡節(jié)活動,演出了由克勞斯·派曼執(zhí)導(dǎo)的、伯恩哈德的戲劇《里特爾、德納、福斯》,1994年總理弗拉尼茨基率政府代表團訪問以色列,第一次在公開講話中正式承認奧地利對“二戰(zhàn)”納粹的罪行也負有責(zé)任。

2011年,奧地利在紀念伯恩哈德誕辰八十周年之際,包括當年那家?guī)ь^圍剿伯恩哈德的《新皇冠報》都改變了態(tài)度,媒體稱伯恩哈德為奧地利當代文學(xué)的杰出代表。國內(nèi)外多個劇團在上演他的《英雄廣場》《習(xí)慣的力量》等劇目。

今天人們到劇場看《英雄廣場》這出戲,當然不會再像二十多年前那樣情緒激動了,今天人們會感嘆作家對人物的刻畫,佩服作家的膽識和魄力,他把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的觀點和行為方式通過歪曲和夸張讓他們受到驚擾,甚至讓他們感到反感和憤怒,同時也使本來就感到不舒適、長期受壓抑但不知道原因是什么的人頓時豁然開朗,并找到了表達的語言。他的夸張藝術(shù)歸根到底是為了更準確地觀察和認識這個世界。

奧地利前駐華大使博天豪說,伯恩哈德運用藝術(shù)夸張強調(diào)了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陰暗面,把我們奧地利人從舒適和享受中喚醒,推動我們?nèi)ド钊氲厮伎?,這正是藝術(shù)的重要價值所在。

伯恩哈德通過藝術(shù)夸張手法往往能夠更準確看清這個紛亂、怪誕的世界。1966年他寫道,“我們將融入一個歐洲,這個歐洲可能在另一個世紀出現(xiàn)”,果然一個統(tǒng)一的歐洲出現(xiàn)了。1988年在《英雄廣場》里,通過主人公舒斯特教授,他判斷說,“中國將主宰世界”,“亞洲的時代開始了”。我們不知道伯恩哈德對中國有多少了解,但他清楚西方世界面臨的問題。中國在世界因金融危機經(jīng)濟普遍衰退的情況下,持續(xù)保持強勁發(fā)展的勢頭,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在全世界后危機時代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伯恩哈德的話是頗有見地的。

總之,托馬斯·伯恩哈德的作品讓人們看到,在一個精神受到普遍蔑視的時代,注重精神的人遭受的痛苦。他通過夸張的藝術(shù)手段來實施拯救,把可怕的事物極端化,讓它變得滑稽可笑,以便使人們能夠忍受。伯恩哈德的作品,始終著力表現(xiàn)注重精神的人永遠也不會被人真正地理解的處境——永遠是孤家寡人,同時他也沒有忽視,在注重精神的人周圍,人們會感到冷得發(fā)抖。如果說,在塑造舒斯特教授這個人物時,伯恩哈德想到的是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那么在他兄弟羅伯特教授身上很明顯有作家自己的影子。這表明,伯恩哈德犀利的批判目光并沒有漏掉注重精神的人,包括他自己。

伯恩哈德的作品常常是開放的、多義性的,我對上述作品的解讀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馬文韜

2011年春于芙蓉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