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dine Gordimer (1923 — )
(南非)納丁·戈迪默
納丁·戈迪默,用英語寫作的南非小說家。生于南非約翰內(nèi)斯堡附近的礦山小鎮(zhèn)斯普林斯,父親是立陶宛人,母親是英國人,均系猶太裔。從小個性獨立,九歲開始學(xué)習(xí)寫作,十五歲時便在刊物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明天再來》。二十三歲進入威特沃斯特蘭大學(xué)學(xué)習(xí)。1948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面對面》;同年開始一段短暫婚姻,婚后生有一女。1952年在美國出版第二部短篇小說集《毒蛇的柔和聲音》。次年,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說謊的日子》問世,《紐約時報》稱它“成熟,洞悉人生,筆法新穎,獨具風(fēng)格,可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作品媲美”。
1954年與商人萊茵霍爾德·卡塞爾結(jié)婚,生有一子。1956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六英尺土地》。1958年,長篇小說《陌生人的世界》問世,作品歌頌了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友誼,也揭示了黑人隨時可能遇到的危險,因此在南非被禁達十年之久。
戈迪默是一位勤奮的作家,六十年代以后幾乎年年都有新作問世。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星期五的足跡》(1960)、《不是為了出版》(1965)、《士兵的擁抱》(1980)和《掠奪》(2003)等;長篇小說有《愛的講述》(1963)、《沒落的資產(chǎn)階級世界》(1966)、《貴客》(1970)、《自然資源保護論者》(1974)、《伯格的女兒》(1979)、《七月的人民》(1981)、《大自然的變異》(1987)、《我兒子的故事》(1990)、《無人伴隨我》(1994)、《搭車》(2009)等;此外還有評論文集《黑人解釋者》(1973)、《今日南非創(chuàng)作》(1976)、《創(chuàng)作與生存》(1995)等。1988年出版的隨筆集《基本姿態(tài)》,“表明戈迪默是一個敏銳的記者、坦率的自傳作者,是南非的良心”。
1991年,由于“她史詩般壯麗的作品使人類獲益匪淺”,而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她在獲獎演說中表示:“真理是言語的終極,永遠不會被我們拼讀或抄寫的磕絆努力所改變,永遠不會被謊言,被語義學(xué)的詭辯,被用于種族主義、性別歧視、偏見、霸權(quán)、對破壞的贊美、詛咒和歌頌等目的的言語所改變。”
2007年,在她八十四歲高齡時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貝多芬是1/16黑人》。該書由十一個短篇組成,其中既有戈迪默小說中常見的題材,也有作家對當(dāng)今社會的理性思考,融故事性、藝術(shù)性于一體,顯示了她豐富的人生閱歷。
2010年,她在一次專訪時說:“大多數(shù)人分不清文學(xué)與宣傳。宣傳是有目的的,它想法勸服人;而文學(xué)——詩歌、小說、故事——則在探索人生。”
戈迪默創(chuàng)建了包括黑人作家在內(nèi)的南非作家協(xié)會;她曾在美國哈佛大學(xué)、普林斯頓大學(xué)、哥倫比亞大學(xué)等校任教,榮獲過許多國際榮譽頭銜,曾一度被選為國際筆會副主席。
1992年,漓江出版社出版了《七月的人民》;1998年,譯林出版社出版了《我兒子的故事》、《無形人》,2005年出版了《愛的講述》,2006年出版了《無人伴隨我》;2008年,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貝多芬是1/16黑人》;2008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了《新生》。